臨菑
即臨淄。故址在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臨淄北。
又名臨淄、臨甾,因城臨菑水而得名。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舊臨淄北。周初封呂尚於齊,建都於此。原名營丘,後改名臨菑。齊胡公遷都薄姑,周厲王時獻公又遷回。春秋、戰國時均都於此。桑麻遍野,又富魚鹽之利。戰國時手工業有冶鐵、制陶、紡織十分有名,商業繁盛。稷門下聚集許多學者講學,是當時經濟、文化的中心。子城周十里,大城周四十里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蘇秦為趙合縱說齊宣王:“臨菑之中七萬戶……臨菑之途,車轂擊,人肩摩,連衽成帷,舉袂成幕,揮汗成雨。”
臨菑字典分解
臨的解釋 臨 (臨) lín 從上向下看,在高處朝向低處:照臨。臨淵羨魚(看著深潭裡的魚,很希望得到;喻只作空想,不做實際工作)。 到,來:光臨。蒞臨。親臨。 遭遇,碰到
菑的解釋 菑 zī 初耕的田地。 開荒:“厥父菑,厥子乃弗肯播。” 姓。 菑 zì 插入:樹立:“察其菑蚤不齵,則輪雖敝不匡。” 枯死而未倒的樹:“周公之狀,身如斷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