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合江鎮

合江鎮

北宋置,屬宣化縣。在廣西邕寧縣西北五十里左右二江合流處。《元豐九域志》卷9邕州:宣化縣有合江鎮。《宋史·蠻夷傳》:皇祐五年(1053),狄青率大軍攻儂智高軍,“智高復趨邕州,夜焚城遁,由合江口大理國”。

②北宋置,屬峨眉縣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高橋鎮。

③即合江守捉城。唐置,屬翼州。在今四川茂縣西北六十六里岷江東岸兩河口。《元和志》卷32:真州“在合江鎮西一百二十里”。《輿地紀勝》卷149茂州:江源,“唐《通典》載:江發源在當州。故當州號江源郡。至茂州北八十里合江鎮”。


(1)在廣東省化州市中部偏北。面積176平方千米。人口8.5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合江圩,人口 4460。因陵、羅兩江匯合於此而得名。1953年屬化縣九區。1953年置合江公社,1983年改區,1987年建鎮。地處羅江河谷高丘陵區。產稻、蠶繭、黃麻、紅麻、菸葉、花生、橡膠、茶葉、藥材、柑橙。特產蠶繭、水竹。有絲棉、農機、炮竹、制磚、農副產品加工等廠。梅石公路經此。(2)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中部。面積69平方千米。人口2.4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合江圩,人口400。清代始建。因處鳳山河和東平河匯合處,故名。原屬東平鎮,1987年析置合江鄉,1993年改設鎮。產稻、甘蔗、茶葉、菸葉、花生、荔枝、龍眼、柑橙等。有罐頭、爆竹、造紙、紅磚、油氈等廠。有農貿集市。公路通博白、北海等地。(3)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東部。面積24平方千米。人口 7970。鎮人民政府駐合江,人口600。名山河、鄢鄭河在此合流,故名。1949年為合江鄉,1958年為公社,1983年復鄉。1992年設合江鎮,水口鄉的蟠龍、太平、白蠟灣三村併入。以種植業為主。有糧食加工、農機、飼料、磚瓦、蜂窩煤等業。沙合公路經此。附近有一株樹齡約 1300 年的大楨楠樹,高40米,胸圍11米,樹冠覆蓋地面3.24畝。樹基有清光緒八年(1882年)石碑,鐫《總崗山古大楨楠樹序銘》。(4)在四川省合江縣中部偏西。縣人民政府駐地。面積70平方千米。人口6.9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合江,人口3.5萬。西漢元鼎二年(前115年)起歷為符縣、符節縣、安樂縣、合江縣治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名治城,宣統元年(1909年)改合江城。1935年設治城鎮。1950年為城關鎮,1981年更為合江鎮。1992年勝利文橋、馬街、張灣四鄉併入。產稻、油菜籽、蔬菜、柑橘、蠶繭、荔枝等。有汽車修配、印刷、食品、農機等業。特產蜀竹香扇、全竹馬夾椅。縣東南及黔北山區農貿物資集散地。瀘合、合永、合江、合赤、合習公路經此。長江、赤水河通客貨輪。建有合江烈士陵園及為紀念搶救井噴犧牲的石油工人所建32111烈士紀念館。(5)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西北、爛壩河與巴佑河交匯處。面積130.7平方千米。人口2萬,其中布依族、水族、苗族占98%以上。鎮人民政府駐合江村,人口 3140。因爛壩河與巴佑河在此處交匯,故名。古稱合江、雙江。明初為開疆大將、武略將軍張均采邑。1950年建鄉,2001年改置鎮。三江河、巴佑河、甲照河、石奇河經此。產稻、玉米、甘薯、油菜籽、板栗、木耳、香菇、花椒、秋筍、油桐。是縣北重要集鎮。合江花燈藝術古老普及,被譽為“布依花燈藝術之鄉”。三獨、三白公路經此。古蹟有城皇廟、將軍寺。甲照河集山、水、瀑、湖、洞、橋於一體,風景秀麗。

合江鎮字典分解

鎮國語字典 鎮 (鎮) zhèn 壓:鎮尺(用金屬、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,用來壓書和紙。亦稱“鎮紙”,“壓尺”)。鎮痛。 以武力維持安定:鎮壓(用強力壓制,不許進行政治活動

也學習下:合浦北部都尉【歷史地名】

東漢建安二十二年(217)置,治所在平山縣(今廣西橫縣東北平山村)。西晉太康七年(286)改為寧浦郡。 三國吳置,治平山縣(今廣西橫縣東北平山)。西晉太康七年(286年)改為寧浦郡。

合江鎮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