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蘭圍場
即今河北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。清初為蒙古喀喇沁、敖漢、翁牛特諸旗牧地,周一千三百餘里,東西三百餘里,南北二百餘里。康熙秋巡塞外,於此舉行搜狩之典。此後,每年八月清帝王於此行圍,蒙古諸部皆從。《清一統志·承德府一》:木蘭圍場,“國語(滿語)謂哨鹿曰木蘭, 圍場為哨鹿之所,故以得名”。光緒二年(1876)改設圍場廳。
在河北省北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。為清代御用狩獵場。周長千餘里,與現圍場縣總面積相等。當時設圍七十二處,辟於清康熙二十年(1681年)。此後定期在此舉行的秋獵,列為清朝“秋獮習武,綏服遠藩”的國家重要盛典。乾嘉年間成為定製,“垂為家法”。今圍址大部尚存,並保留著東、西廟宮,清前期平定噶爾丹叛亂的連營、四旗撥、紅山等駐軍、戰鬥的遺址,以及乾隆帝御書《古長城說》、《虎神槍記》、《永安莽喀》等碑碣。辟有國家森林公園。
木蘭圍場字典分解
木蘭的解釋 (1) [lily magnolia]∶一種落葉喬木,葉子互生,倒卵形或卵形,花大,外面紫色,裡面白色,果實是彎曲的長圓形。花蕾供藥用(2) [lilymagn
圍場的解釋 [exclosure;hunting ground] 專供皇帝貴族圍起來打獵的場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