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陵
歷史字典解釋:
在今北京市昌平縣北天壽山。因明代十三個皇陵皆建設於此而名。陵園有長陵(成祖)、獻陵(仁宗)、景陵(宣宗)、裕陵(英宗)、茂陵(憲宗)、泰陵(孝宗)、康陵(武宗)、永陵(世宗)、昭陵(穆宗)、定陵(神宗)、慶陵(光宗)、德陵(熹宗)、思陵(思宗)十三處,稱明十三陵,俗稱十三陵。占地40平方公里。以長陵建築最為雄偉。定陵於1956—1958年發掘,出土大量珍貴文物。1959年闢為定陵博物館,有“地下宮殿”之稱。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即“明十三陵”。
詞語分解
- 十三陵的解釋 明 代十三個皇帝陵墓的總稱。陵名為: 長陵 成祖 、 獻陵 仁宗 、 景陵 宣宗 、 裕陵 英宗 、 茂陵 憲宗 、 泰陵 孝宗 、 康陵 武宗 、 永陵 世宗 、 昭陵 穆宗 、
- 陵的字典解釋 陵 í 大土山:山陵。丘陵。陵谷遷變(簡作“陵谷”)。 高大的墳墓:陵園。陵墓。陵寢。 古同“凌”,侵犯,欺侮。 筆畫數:; 部首:阝; 筆順編號:
歷史地名推薦:陵前鎮
在陝西省三原縣北部、白鹿原中部。面積平方千米。人口.萬。鎮人民政府駐陵前村,人口。唐武德年間,因臨近有泉,得名臨泉鎮。後以地處唐國公李虎唐高祖李淵祖父陵前更今名。年設陵前鄉,年改公社,年復鄉,年設鎮
贊
糾錯
猜你喜歡:
{{item.username}}
{{@item.content}}{{if item.fback}}
管理員回覆:{{item.fback}}
{{/if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