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信縣

陽信縣怎么寫好看

陽信縣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西漢置,屬渤海郡治所在今山東無棣縣北十七里信陽鄉。西晉屬樂陵國。北魏屬樂陵北齊移治馬嶺城(今山東陽信縣東南三十五里)。隋徙治今縣南七里西程子塢,為棣州治。大業初為渤海郡治。唐初為棣州治,後屬棣州。北宋大中祥符八年(1015)徙治今陽信縣。明屬武定州。清屬武定府。民國初屬山東濟南道。1925年改屬武定道。1928年直屬山東省


在山東省北部。屬濱州市。面積792平方千米。人口43.4萬。轄6鎮、3鄉。縣人民政府駐陽信鎮。西漢置陽信縣,治今無棣縣北,屬渤海郡。北齊天保七年(556年)陽信縣移治今陽信縣東。隋移治今縣西南之西程子塢。唐屬棣州。北宋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徙今治。在信水(今溝盤河)之陽,故名。清鹹豐《武定府志》:陽信縣“信水之陽也”。《陽信縣誌》:“鉤盤河至城西南二十里截河鋪為屯氏河,至城南十里紅廟為信河,縣之取名以此。”仍屬棣州。金、元因之。明屬武定州。清屬武定府。1913年屬岱北道(次年改稱濟南道),1925年屬武定道,1928年直屬省。1942年抗日民主政權建立,屬冀魯邊區。1944年屬渤海行政區第四專區。1949年屬墾利專區。1950年屬惠民專區。1958年併入無棣縣,1961年析出復置,屬惠民專區。1992年屬濱州地區。2000年屬濱州市。地處黃河沖積平。屬南溫帶半濕潤氣候。農產以小麥、玉米為主,大豆、穀子、高粱、薯次之;經濟作物有棉花、花生、芝麻等,並產梨、蘋果、葡萄、桃、杏和棗。盛產優質鴨梨,是全國鴨梨出口生產基地。地下儲有石油、天然氣等資源。有農機修造、建材、釀酒、不鏽鋼餐具、棉紡、食品等工業。有濟埕、慶淄、永莘、樂胡等幹線公路。有家集土改紀念堂、牛王堂墓和新石器時代小韓遺址、商周的巾冢、明代的玉皇廟等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縣的字典解釋 縣 (縣)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。 縣 (縣) á 古同“懸”。 筆畫數:; 部首:厶; 筆順編號:

歷史地名推薦:稻莊

即今山東廣饒縣東十四里稻莊鎮。民國 《續修廣饒縣誌》 卷: “第四區區公所舊駐稻莊,距城十五里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陽信縣歷史

相關歷史

陽信縣_陽信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