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八面山

八面山

①在今湖南資興市東北,接桂東縣界。《方輿紀要》卷82興寧縣:八面山“峭險壁立,延袤二百餘里,登之可見郴、衡、吉、贛諸郡。又山中有上洞、中洞及雷家洞, 皆深險,素為賊窟。嘉靖末,‘瑤賊’黃積珠等據險肆掠,尋就擒。隆慶二年, ‘瑤賊’謝福通復猖獗於此,官軍討平之,因置堡戍於此”。

②在今湖南龍山縣西南一百六十里。《清一統志·永順州》:八面山“橫亘百里,接四川酉陽州界”。

③在今江西井岡山市(茨坪)西北、湘贛交界處。海拔1800余米。為井岡山最高哨口,是通往湖南酃縣(今炎陵縣)的要隘。為五大哨口之一。南通大井,東通上井,十分險要。1928年10月設哨。現哨口遺址保存完好。

④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西北。《方輿紀要》卷69黔江縣:八面山在“縣西二里。山分八面。上有池,周回百頃,四時不竭”。

⑤在今四川洪雅縣南。明嘉靖《洪雅縣誌》卷1:八面山“在縣南,與峨眉山對峙,廣長數十里。山有八面,視之如一”。《方輿紀要》卷72洪雅縣“九勝山”條下:“八面山在縣南三十里。峰巒高峻,黛色參差,八面如一,因名。”


(1)在江西省井岡山市茨坪西北,湘、贛二省交界處。海拔1800多米。為井岡山最高哨口,氣勢雄偉,是通往湖南炎陵縣的要隘,為五大哨口之一。山上有小路兩條,南通大井,東通上井,哨口設在兩路交叉地。通往山下有一陡峭小路,十分險要。1928年10月設哨,現哨口遺址保存完好。當年紅軍構築的石塊胸牆和土木工事清晰可見。 (2)在湖南省資興、桂東兩市縣境。為羅霄山脈分支之一,由石英砂岩等多種岩石構成。東北—西南走向。北連萬洋山,南接騎田嶺,東鄰諸廣山。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,同名主峰(2042米)在資興市東。植被茂密,多灌木叢,動植物資源豐富。盛產藥材。山峭險壁立,延袤100千米。明嘉靖末,瑤人黃積珠等據險反抗官軍。隆慶二年(1568年),瑤人謝福通起事於此。官軍鎮壓後,置堡戍守。抗日戰爭時期為湘粵贛游擊隊活動中心之一。

八面山字典分解

八面山的解釋 [Bamenshan mountain] 地名,在湖南省南部資興縣、桂東縣一帶

八面的解釋 (1).八張臉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艮之頤》:“八面九口長舌。”(2).一物的八面。 漢 應劭 《風俗通·聲音·鼓》:“雷鼓八面,路鼓四面,睪鼓、晉鼓皆兩面

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風滿樓(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形狀像山的:山牆(人字形房

多學一學:八旗禁旅【歷史官職】

清代駐防京師的八旗兵。包括親軍營(屬侍衛處),八旗驍騎營,八旗前鋒營,八旗護軍營,圓明園八旗護軍營,八旗步軍營,三旗包衣驍騎、護軍、前鋒諸營(屬內務府),火器營,健銳營,神機營等。

八面山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