綿山
①在今山西平定縣東。《方輿紀要》 卷40平定州: 綿山 “在州東九十里,一名紫荊山。周三十里,澤發水出焉”。《清一統志·平定州》 云: “舊傳介子推避晉文公處,中有介子推廟。”
②又名介山。在今山西介休市東南。古時山下有綿上之田,因名。《清一統志·汾州府》: 介山 “在介休縣南四十里。即介之推隱時,山下地名綿上。亦曰綿山”。
③在今四川綿陽市北。《方輿紀要》 卷67綿州 “富樂山” 條內: “綿山在州治北二里。州以此名。”
又稱介休山,簡名介山。在山西省介休市區南20千米處。古時山下有綿上元田,故名。周匝百餘里,山勢巍峨,屬太岳山。汾河依峽南流。相傳春秋時,介子推挾晉國君重耳不賞之嫌攜老母隱於此,君遍覓不得,焚林迫其出,俟火熄,方知母子已枯焦。後人懷念介子推,於清明前二日禁火三日,名為寒食節。山與市亦以介為名。又傳唐太宗之妹曾修道於此,故崖名李姑。山巔有寺,名雲峰,峭壁下一岩穴,名抱腹岩。岩下有一泓泉水,日夜淙淙。拾級而上,群峰邃壑,盡收眼底。
綿山字典分解
綿山的解釋 亦作“緜山”。山名。在 山西省 介休縣 東南,山下有地名 綿上 ,故名 綿山 。相傳 春秋 時 晉 介之推 隱此山中,故又稱 介山 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
綿的解釋 綿 (綿) mián 蠶絲結成的片或團,供絮衣被、裝墨盒等用:絲綿。綿綢。綿里藏針。 像絲綿那樣柔軟或薄弱:綿薄。綿軟。綿力。 像絲綿那樣延續不斷:綿延。綿聯。
山的解釋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風滿樓(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形狀像山的:山牆(人字形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