犛牛山
在今四川茂縣西北。《清一統志·松潘直隸廳》: 犛牛山 “在廳南疊溪營東三十里。《明一統志》 作在所東五里誤”。《方輿紀要》 卷73疊溪守御軍民千戶所 “蠶陵山” 條下: “犛牛山在所東五里。《志》 云: 所之東界止此。正統中,番賊窺境,官軍追之,遇伏於犛牛山,敗績。”
犛牛山字典分解
犛牛的解釋 野牛。形狀毛尾全同氂牛,但比氂牛大。一說即氂牛。《山海經·中山經》:“東北百里,曰 荊山 ……其中多犛牛。” 郭璞 註:“旄牛屬也,黑色,出西南徼外也。”《新唐
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風滿樓(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形狀像山的:山牆(人字形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