鎮州
①唐元和十五年 (820),因避穆宗李恆諱改恆州置,治所在真定縣 (今河北正定縣)。轄境相當今河北石家莊市和正定、藁城、靈壽、行唐、井陘、阜平、欒城、平山縣等地。五代唐改為真定府,後晉改為恆州,後漢復名鎮州。北宋慶曆八年 (1048) 改為真定府。
②北宋大觀元年 (1107) 置,治所在鎮寧縣 (今海南省東方黎族自治縣東南廣壩)。政和元年 (1111)廢。
③遼統和二十二年 (1004) 置,為西北路招討司治所。在今蒙古國布爾根省青托羅蓋古城。《遼史·地理志》: “鎮州,建安軍,節度。本古可敦城。統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。” 後廢。據元李志常 《長春真人西遊記》 載,丘處機臚朐河西行十四程,見河旁有二古城,基址若新,地上得古瓦,上有契丹字。今布爾根省哈達桑及其東四十里青托羅蓋各有一遼代古城址。又東南,土拉河折北流處西岸也有一古城。三城中以青托羅蓋古城規模最大,應為鎮州; 其他二城為維州、防州。
④金崇慶元年 (1212) 置,治所在縉雲縣 (今北京市延慶縣)。元初廢。
(1)唐元和十五年(820年)改恆州置,治真定縣(即今河北正定縣)。轄境相當今河北省石家莊、井陘、行唐、正定、阜平、欒城、平山、靈壽、藳城等市縣地。屬河北道。五代唐升為真定府,晉改恆州,漢復改鎮州,又升真定府,周又改為鎮州。北宋慶歷八年(1048年)又升為真定府。(2)遼統和二十二年(1004年)於可敦城置,治今蒙古國布爾根省喀魯哈河下游南側青托羅蓋古城。為西北邊防城,西北路招討司治此。後廢。(3)北宋大觀元年(1107年)置,治鎮寧(今海南東方市南廣壩),屬廣南西路。政和元年(1111年)廢。(4)金崇慶元年(1212年)置,治縉雲(即今北京延慶縣)。轄境相當今北京市延慶縣等地。元初省。
鎮州字典分解
鎮的解釋 鎮 (鎮) zhèn 壓:鎮尺(用金屬、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,用來壓書和紙。亦稱“鎮紙”,“壓尺”)。鎮痛。 以武力維持安定:鎮壓(用強力壓制,不許進行政治活動
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,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(後多用於地名):州縣。杭州。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: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。 筆畫數:6; 部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