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門鎮
①又名陡門橋鎮。即今江蘇無錫市西北陡門橋。清光緒《江蘇全省輿圖》無錫縣圖:西北有斗門鎮。
②即今陝西長安縣西北斗門鎮。《清一統志·西安府三》:斗門鎮“在長安縣(今西安市)西三十里。舊設主簿,嘉慶七年移”。
(1)在浙江省紹興縣北部。面積42平方千米。人口4.6萬。鎮人民政府駐楊望,人口2320。以昔有陡門,後簡作斗門得名。清雍正《浙江通志》:“玉山陡門閘,在(紹興)府城東北三十二里,唐貞元元年觀察使皇甫政建。”1949年為斗門鄉,1958年後改公社,1983年復鄉,1985年改置鎮。1992年馬海、袍谷鄉併入。地處水網平原。產稻、小麥、油菜籽、淡水魚等。有紡織、建材、建築、五金、機械、釀酒等業。杭甬高速公路經此。古蹟有三江閘、三江古城牆等。(2)在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西部、虎跳門水道東岸。面積103平方千米。人口4.1萬。鎮人民政府駐斗門圩,人口5950。1958年為斗門公社,因公社駐斗門圩,故名。1959年析置赤坎、濠涌兩公社,1963年併入斗門公社。1984年改區,1986年設鎮。東枕黃楊山,南倚鶴兜山,西北平原接虎跳門水道。主產稻、甘蔗,並產花生、茶葉、荔枝,小濠涌荔枝著名。有汽水、編織、製衣、汽車修配、糧食和茶葉加工等廠。井橫公路經此。古蹟有金台寺、張世傑墓、馬南寶墓、木龍歲冢等。(3)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北部。面積48平方千米。人口4.2萬。鎮人民政府駐斗門,人口7200。鎮以駐地名。清、民國初均設鎮,清曾設縣丞署,為古長安縣八大鎮之一。1949年設斗門鄉,1958年設公社,1984年復設鎮。產小麥、玉米、稻,盛產蘋果、獼猴桃。有磷肥、麵粉、磚瓦、機械、軋花、紡織等廠。西戶鐵路、西寶公路南線經此,韋斗公路終點。有西漢昆明池遺址及石雕牛郎織女像。
斗門鎮字典分解
斗門的解釋 [the smallest water gate;sluice gate] 農業灌溉系統中用在最小的固定渠道的水閘,以控制水的流量
鎮國語字典 鎮 (鎮) zhèn 壓:鎮尺(用金屬、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,用來壓書和紙。亦稱“鎮紙”,“壓尺”)。鎮痛。 以武力維持安定:鎮壓(用強力壓制,不許進行政治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