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市
1949年當地解放後由武進縣城及近郊析置,屬蘇南行署區。治所即今江蘇常州市。1952年改屬江蘇省。
簡稱常。在江蘇省南部,北瀕長江,南枕宜溧山地。面積 4375平 方千米(市轄區1864平方千米)。人口346.2萬(市轄區213.4萬)。轄天寧、鐘樓、戚墅堰、新北、武進5區,代管溧陽、金壇2市。市人民政府駐天寧區。西漢置毗陵縣治今常州市,屬會稽郡。三國吳置毗陵典農校尉。西晉太康二年(281年)改置毗陵郡,初治丹徒,後遷毗陵縣;永嘉五年(311年)改縣、郡名晉陵。東晉義熙九年(413年)後為晉陵郡治。隋開皇九年(589年)於常熟縣置常州,因縣為名。尋割常熟縣入蘇州,乃移州治於晉陵縣(今常州)。《輿地紀勝》常州:“隋平陳省晉陵郡,於蘇州常熟縣置常州,州名因縣以為名。後割常熟入蘇州,移常州理於晉陵縣。”大業初廢州復為毗陵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又稱常州。垂拱二年(686年)又置武進縣於州治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常州路,屬江浙行省。1357年朱元璋改稱長春府,尋改常州府,省晉陵縣,明洪武元年(1368年)直隸南京。1912年廢府存縣。1914年屬蘇常道,1927年直屬江蘇省。1949年析武進縣城置常州市,屬蘇南行署區常州專區。1952年改由江蘇省直轄,次年撤銷常州專區。1958年鎮江專區改名常州專區,同時改屬常州專區領導。1959年改名鎮江專區。1962年再改由江蘇省直轄。1983年原鎮江地區武進、金壇、溧陽三縣來屬,形成今境。1990年溧陽縣改市,1993年金壇縣改市。1995年武進縣改市。2002年劃出孟河、羅溪等七鎮入郊區,改置武進區。郊區更名為新北區。地處沿江平原和太湖平原。京杭運河、武宜運河等交錯其間。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。市郊鄉鎮工業和農業均發達。農產有稻、小麥、油菜籽等。特產五香羅卜乾、芝麻糖、小籠饅頭、大麻糕及梳篦。江蘇省重要工業城市。有紡織、機械、電子、輕工、電力、化學等工業。京滬鐵路、滬寧高速公路和312、104國道等經此。長江邊有羅塘汽車輪渡碼頭。羅溪機場有通北京、武漢、廣州、廈門等地的航班。有河海大學常州分校、常州石油化工學院、江蘇技術師範學院等高等學校。名勝古蹟有淹城遺址、天寧寺、清涼寺、紅梅閣、文筆塔、艤舟亭和溧陽天目湖度假區等。紀念地有張太雷故居和瞿秋白紀念館等。
常州市字典分解
市國語字典 市 shì 做買賣或做買賣的地方:開市。菜市。市井(街,市場)。市曹。市儈(舊指買賣的中間人、唯利是圖的奸商;現泛指貪圖私利的人)。 買:市義。市恩(買好,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