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閩侯縣

閩侯縣

歷史字典解釋:

1913年3月由閩縣官兩縣合併置,取兩縣首字為名。為福建省會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其後為海道治。1928年直屬福建省。1944年改名林森縣。1933年11 月,國民黨十九路軍將廷鍇等在福州城內成立 “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”。


(侯hòu) 在福建省東部、閩江下游。屬福州市。面積2133平方千米。人口60.7萬。轄9鎮、7鄉。縣人民政府駐蔗鎮。西漢為冶縣地。東漢末年改冶縣置侯官縣,治今福州市,屬會稽郡。三國吳永安三年(260年)改屬建安郡西晉太康三年(282年)置豐縣,為晉安郡治。南朝廢原豐縣。隋開皇九年(5 * )改侯官縣為原豐縣,屬泉州;十二年改閩縣。大業初為閩州治,三年(607年)為建安治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析閩縣置侯官縣,縣治設在州城西北30里處(今上街鄉侯官村),屬泉州(治今福州);八年侯官縣併入閩縣。長安二年(702年)析閩縣復置侯官縣。景雲二年(711年)屬閩州;開元十三年(725年)屬福州。貞元五年(7 * )侯官縣治遷入州城。元和三年(808年)併入閩縣,五年復置侯官縣。五代閩龍啟元年(933年)閩縣改名長樂縣,侯官縣改名閩興縣,為長樂府屬下二縣;兩年後均復原名。五代漢乾祐元年(948年)為福州治。宋仍為福州治。元為福州路治。明、清為福州府治。1913年廢府,閩縣、侯官二縣合併為閩侯縣。取二縣首字為名。縣治所設府里(今福州市新民路),屬東路道(1914年改稱閩海道)。1928年廢道直屬省。1933年又分為閩縣、侯官二縣。1934年複合並。1943年改名林森縣。1947年省治由福州城區遷往西澗,繼遷洪塘。1949年又遷西澗,同年9月縣治遷義序,屬第四專區。1950年復名閩侯縣,縣治遷尚乾,屬閩侯專區。1953年縣治遷螺洲。1956年直屬福建省。1958年屬福州市。1959年屬閩侯專區。1970年縣治遷甘蔗鎮至今。1971年屬莆田地區。1973年復屬福州市。地處閩東山地中部偏北。屬中 * 帶濕潤氣候。農產有稻、甘薯等。盛產茉莉花、茶葉、蠶繭。水果有橄欖、梨。為省福橘生產基地之一。淡水養殖鰻魚、鳳尾魚、銀魚。礦產有鎢、明礬石、高嶺土、石灰石。工業有機械、食品等和草編竹編等手工業。福分(詔安)、福花、福三、福五等公路經此。紀念地有林祥謙陵園。名勝古蹟有雪峰寺、李綱墓及莊邊山、曇石山、土倉等文化遺址。為陳襄、林祥謙、林森故里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縣的字典解釋 縣 (縣)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。 縣 (縣) á 古同“懸”。 筆畫數:; 部首:厶; 筆順編號:

歷史地名推薦:官埠橋

①即今安徽樅陽縣北二十里官橋鄉。舊屬桐城縣。清道光 《桐城續修縣誌》 卷 《集場》 有官埠橋。②即今湖北鹹寧市東北官埠鎮。清光緒 《鹹寧縣誌》 卷 《鎮市》: 官埠橋 “東去縣十里”。 集鎮名。在安

閩侯縣_閩侯縣介紹_歷史知識
閩侯縣_閩侯縣介紹_歷史知識糾錯

猜你喜歡:


閩侯縣_閩侯縣介紹_歷史知識
{{item.username}}
{{@item.content}}{{if item.fback}}
管理員回覆:{{item.fback}}
{{/if}}
{{/each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