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伏波山

伏波山

又名岩山、洑波岩。即今廣西桂林市城區東北漓江西岸伏波山。唐莫休符《桂林風土記》:夾城“北抵伏波山緣”。南宋范成大《桂林虞衡志》:“伏波岩,在離江之濱,突然而起,且千丈。下有洞,可容二十榻,穿鑿通透,戶牖旁出,有懸石如柱,去地一線不合,俗名馬伏波試劍石。前浸江濱,波浪洶湧, 日夜漱齧之。”東麓有還珠洞,洞前石腳插入灕江,為絕勝處。有唐代摩岩造像二百餘尊。

伏波山字典分解

伏波的解釋 (1). 漢 將軍名號。 西漢 路博德 、 東漢 馬援 都受封為伏波將軍。見《漢書·武帝紀》、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代苦熱行》:“ 戈

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風滿樓(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形狀像山的:山牆(人字形房

多學一學:伏蒲【歷史典故】

同“伏青蒲”。唐 韓愈《答張徹》詩:“峨豸忝備列,伏蒲愧分涇。”

伏波山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