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泉縣
①隋大業四年 (608) 改蔚汾縣置,屬樓煩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興縣西北四十里黑峪口村南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改為臨津縣。
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改太和縣置,為北和州治。治所在今山西臨縣北二十五里故縣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14臨泉縣: “臨泉水在縣北一百步,縣因此水為名。”貞觀三年 (629) 屬石州。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改屬晉寧軍。金屬石州。蒙古中統三年 (1262) 升為臨州。
③唐貞觀三年 (629) 置,屬羈縻叢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縣北境。廣德後廢。
④1935年析阜陽縣西境置,屬安徽省。治所在沈丘集 (即今安徽臨泉縣)。
(1)古縣名。(1)隋大業四年(608年)改蔚汾縣置,治今山西省興縣西北,屬樓煩郡。唐武德七年(624年)改名為臨津縣。(2)唐武德三年改太和縣置,治今山西省臨縣西,屬石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升為臨州。(2)今縣名。在安徽省西北部。屬阜陽市。面積 1818 平方千米。人口191.5萬。轄23鎮、10鄉。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。西周為沈子國,文王十子聃季載之封地。楚為寢丘邑。秦置寢縣,治今縣,屬陳郡。東漢改置固始縣。唐置沈丘縣。明廢降為沈丘鎮,入潁州。1934年建臨泉縣,以縣治瀕臨泉河而得名。1947年分設泉南、泉陽、臨泉三縣,1948年分設臨泉市。1949年三縣一市合併置臨泉縣,屬皖北行署區阜陽專區。1952年屬安徽省阜陽專區,1971年屬阜陽地區,1996年屬阜陽市。地處淮北平原。主要河流有泉河、洪河、流鞍河、涎河。屬南溫帶半濕潤氣候。農產有小麥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薯、高粱、棉花、芝麻等。特產有生薑、大蔥、貢柿、臨潭毛筆、山羊板皮等。工業有化工、建材、機械、食品、紡織、造紙、釀酒等。102省道、界臨淮公路、臨新公路、臨阜公路縱橫縣境。名勝古蹟有老丘堆、古沈子國城址、白果樹。紀念地有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烈士陵園。
臨泉縣字典分解
縣國語字典 縣 (縣)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。 縣 (縣) xuán 古同“懸”。 筆畫數:7; 部首:厶; 筆順編號:25111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