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綿陽市

綿陽市

在四川省北部。面積2萬平方千米(市轄區1570.3平方千米)。人口527.5萬(市轄區110.7萬)。轄涪城、遊仙2區及安縣、梓潼、平武、三台、鹽亭5縣和北川羌族自治縣,代管江油市。市人民政府駐涪城區。西漢置涪縣,屬廣漢郡。以城臨涪水得名。三國蜀屬梓潼郡。西晉改名涪城縣。南朝宋復名涪縣,為巴西、梓潼二郡治。西魏廢帝二年(553年)改為巴西縣,為巴西郡治,並置潼州。隋開皇初廢巴西郡,開皇五年(585年)改潼州為綿州,大業初改綿州為金山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復改金山郡為綿州。宋徙今治,屬成都府路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廢巴西縣入州,屬潼川路。明屬成都府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升為直隸州,屬四川省。1913年廢綿州改置綿陽縣,屬川西道。清嘉慶《綿州志》:綿山“舊志:治北二里越王台後,與天池山相連,為一州之主山。州以此得名”。綿陽縣市均以綿山得名。1914年屬西川道,1928年直屬四川省。1935年紅軍於市境建梓潼、江油等縣蘇維埃政府。川陝省蘇維埃政府駐中壩。1950年屬川西行署區綿陽專區,1952年屬四川省綿陽專區。1968年屬綿陽地區。1976年析置綿陽市,1979年綿陽縣併入綿陽市。1985年綿陽地區和縣級綿陽市撤銷,改設地級綿陽市;原縣級綿陽市改置市中區;原綿陽地區所屬江油、三台、鹽亭、安縣、梓潼、北川、平武等縣劃入。2003年北川縣改設北川羌族自治縣。地處盆北低山丘陵(東南部)與龍門山及岷山山地(西北部)。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。森林覆蓋率16.84%,多松、杉、柏、桉、榿及箭竹叢。西北部原始林區有大熊貓、金絲猴、麝、鹿、扭角羚、錦雞等珍稀動物。建有平武縣王朗及川北縣小寨子溝自然保護區。產蟲草、貝母、黃連等中藥材,以江油附片、梓潼桔梗、安縣棗皮、市中區及三台麥冬著稱。農產稻、小麥、玉米、甘薯、油菜籽、棉花等,為省蠶絲、生豬、桐油、生漆重要產地。礦產有煤、天然氣、鐵、金、石灰石、大理石、重晶石等。工業有電子、冶金、食品、機械、建材、紡織、煤炭、化工、電力、醫藥工業、通訊設備、電子元件、特種鋼材等。寶成鐵路斜貫市境。川陝、綿璧、唐巴等幹線公路與各支線連線通達各地。涪江通航運。名勝古蹟有富樂山、李杜祠、碧水寺、平陽府君闕、江油太白故里、竇圌山、平武報恩寺、梓潼七曲山大廟、臥龍山千佛岩等。

綿陽市字典分解

綿陽市的解釋 在四川省北部、涪江中游、寶成鐵路線上。1976年設市。人口976萬(1995年)。為涪江中游物資集散地和工業中心。名勝古蹟有漢闕、碧水寺、子云亭、玉女泉及李(

市國語字典 市 shì 做買賣或做買賣的地方:開市。菜市。市井(街,市場)。市曹。市儈(舊指買賣的中間人、唯利是圖的奸商;現泛指貪圖私利的人)。 買:市義。市恩(買好,討好

順便了解:綿瓞【歷史典故】

同“瓜綿”。前蜀 杜光庭《代人請歸姓表》:“巍峨帝緒,須承綿瓞之宗;浩蕩皇基,難雜蓬門之子。”

綿陽市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