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台市
在江蘇省東部,東臨黃海。鹽城市代管。面積 1869 平方千米。人口116.2萬。轄23鎮。市人民政府駐東台鎮(台城)。清乾隆三十二年(1767年)析泰州東北境置東台縣,治今址。以境內東台場名縣,屬揚州府。1914年屬淮揚道,1927年直屬江蘇省。1940年析舊制四、五、七、八區歸如東、海安、泰縣、興化四縣。1941年屬鹽阜區。1942年析丁溪河、何垛河北境置台北縣。1943年析立發區、栟茶區南部歸如皋縣。1945年興化廉貽區併入,析栟茶區歸如皋。1947年析角斜區南部歸如東。1948年縣城設東台市。1949年析西場、噇口、角斜三區和唐洋區南部歸海安,栟北區歸如東。屬蘇北行署區鹽城專區。1952年屬江蘇省鹽城專區,1970年屬鹽城地區。1983年劃歸鹽城市。1987年撤縣建市,由鹽城市代管。范公堤和串場河由西北而東南貫穿全境。堤西為里下河平原東緣,地勢低平,多湖沼澤盪;堤東是濱海平原,淤沙成陸,升漲不息,土沙水鹹。通榆運河、潘堡河、何垛河、東台河、梁垛河、三倉河流經境內。兩漢以來歷為產鹽要地,因海岸東移,清末廢鹽興墾。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。農產以稻、小麥、棉花、大豆為主,並產蠶繭等。沿海灘涂盛長蘆葦、蒲草,是丹頂鶴等珍禽冬棲地和海仔牛產地,已闢為自然保護區。海產養殖有文蛤、對蝦、紫菜等,近海產鰻魚苗。有輕工、紡織、機械、電子、化學、建材、食品等工業。手工藝品發繡著名。新長鐵路、204國道經此。名勝古蹟有海春軒塔、泰山寺董永祠、文昌閣、戈公振故居等。紀念地有蘇中分區抗日紀念亭、三倉烈士陵園。
東台市字典分解
東台的解釋 (1).官署名。 唐 高宗 時曾改門下省為東台,後因以沿稱門下省。《新唐書·百官志二》:“ 龍朔 二年,改門下省曰東臺。”《新唐書·張文瓘傳》:“ 乾封 二年
市國語字典 市 shì 做買賣或做買賣的地方:開市。菜市。市井(街,市場)。市曹。市儈(舊指買賣的中間人、唯利是圖的奸商;現泛指貪圖私利的人)。 買:市義。市恩(買好,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