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江
《尚書·禹貢》荊州:“九江孔殷。”“九江納錫大龜”。後人對其所在地解釋有三說: (1) 《漢書·地理志》 尋陽:“《禹貢》九江在南,皆東合為大江。”是說九江在漢尋陽境內,即今湖北廣濟、黃梅一帶。漢、唐諸儒多主此說,但對九江的江源又岐見不一:《漢書·地理志》 注引應劭曰:“江自尋陽分為九。”郭璞《江賦》:“流九派乎潯陽。”《尚書偽孔傳》:“江於荊州界分為九道。”都認為源自大江,派分為九。《尚書正義》引鄭氏則認為九江各自別源,出自山溪。《經典釋文》引六朝人《潯陽記》、《緣江圖》,並列舉九江名目,而二書互有出入。(2)《晉太康地記》:“九江,劉歆以為湖漢九水入彭蠡也。”這是漢人別說,以注入彭蠡(今鄱陽湖)的湖漢水(今贛江)及其八大支流合稱九江。(3)宋人胡旦、朱熹、蔡沈等皆以注入洞庭湖的沅、湘等水為九江。各家所舉名目也不盡相同。《禹貢》下文導山、導水二章都提到“過九江”,其地望在大江北岸。故三說中以第一說比較符合於原義。尋陽在漢代雖屬揚州西境,於《禹貢》應屬荊州東境。
《尚書·禹貢》荊州:“九江孔殷”,“九江納錫大龜。”後人對九江的解釋有三:(1)《漢書·地理志》廬江郡尋陽:“《禹貢》九江在南,皆東合為大江。”這是說九江在尋陽縣境內,即今湖北省武穴市、黃梅縣一帶。漢唐學者一般皆主其說。但對九江源流則說法不一:《漢書注》引應劭、郭璞《山海經注》、《尚書偽孔傳》都認為大江至此,分為九道。《尚書·正義》引鄭氏則認為九江出自山溪,各自別源,下流合於大江。《經典釋文》引六朝人《尋陽地記》、《緣江圖》,並列九江之目,然兩書互有出入。(2)《晉太康地記》:“九江,劉歆以為湖漢九水,入彭蠡澤也。”此為漢人別說,以入彭蠡(今鄱陽湖)的湖漢水(今贛江)及其八大支流合稱九江。(3)宋人胡旦、晁以道、曾彥和、朱熹、蔡沈等皆以為沅、湘等九水匯入洞庭湖為九江。故云:“九江即洞庭也。”(蔡沈《書經集傳》)然各家所舉之九水名目也不盡同。按《禹貢》導山、導水兩章都提到“過九江”,其地望在大江北岸,故三說中以第一說比較符合原義。尋陽在漢代雖地屬揚州西境,於《禹貢》應屬荊州東境。
九江字典分解
九的解釋 九 jiǔ 數目,八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“玖”代):九歸。 泛指多次或多數:九死一生。九霄雲外。 筆畫數:2; 部首:丿; 筆順編號:35
江的解釋 江 jiāng 大河的通稱:江山。江河。江天。江乾(g乶 )(江邊)。江心補漏(喻錯過時機,補救已遲)。 特指中國長江:江防。江漢。江淮。江左(古代指長江下游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