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盧河
①即今河北南部之滏陽河。五代周至宋、金為衡水、寧晉間之漳水的別稱。《資治通鑑》: 五代周顯德二年 (955),“契丹自晉、漢以來屢寇河北,輕騎深入,無藩籬之限,郊野之民每困殺掠。言事者稱: 深、冀之間有胡盧河,橫亘數百里,可浚之以限奔突。是月,詔忠武節度使王彥超、彰信節度使韓通,將兵夫浚胡盧河”。胡三省註: “胡盧河,俗謂之葫蘆河,即衡漳水。在東光縣西三十里。” 又 《宋史·河渠志》: “淳化二年,從河北轉運使請,自深州新砦鎮開新河,導胡盧河,分為 一派,凡二百里抵常山,以通漕運。”
②唐時別稱滏、漳水下游 一段 (約當今河北寧晉縣至武邑縣的滏陽河) 為長蘆水,五代、北宋時始兼有胡盧河之稱。元、明以後專稱胡盧河。對漳水幹流東至館陶入衛,遂專為滏河下游。明初以後,滹沱河常南決入河,下泄河道狹窄,致使寧晉縣至冀州一段河道漸瀦為湖泊,稱為寧晉泊。清時拓展下遊河道,積水漸消。至近代又復河形,而名為滏陽河。
古水名。五代始兼稱滏、漳下游一段(相當今河北寧晉縣至武邑縣的滏陽河)長蘆水為胡盧河。時漳水幹流東至館陶縣(今屬河北)入衛,為滏水下游。因該河段上承大陸澤水,北有槐水等注入,故水面遼闊。周世宗曾疏浚以防契丹。元、明以後專稱胡盧水。明初始,滹沱河常南決入河,又兼為大陸澤其北總水所匯,下遊河道逐漸狹窄,使寧晉縣至冀州市一段河道漸瀦為湖泊,因主要在寧晉縣境,故又稱寧晉泊。清時拓展下遊河道,積水漸小。至近代又復成河形,改名滏陽河。
胡盧河字典分解
胡盧的解釋 [laugh] 笑的樣子。一說,喉間發出的笑聲掩口胡盧而笑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河國語字典 河 hé 水道的通稱:河道。河溝。河谷。河流。河灘。河沿。河鮮(供食用的新鮮河魚、河蝦等)。河港。河灣。河網。河運。內河。 特指中國黃河:河套。河防。 指“銀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