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孟津縣

孟津縣

金改河清縣置,屬河南府。治所在孟津渡(今河南孟津縣東老城東二十里)。元屬河南府路。明屬河南府,嘉靖十四年 (1535) 徙治聖賢莊 (今孟津縣東二十五里老城)。民國初屬河南河洛道。1927年直屬河南省。1959年徙治長華鎮 (今孟津縣城)。


在河南省西部,北瀕黃河。屬洛陽市。面積759平方千米。人口44.3萬。轄9鎮、3鄉。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。《尚書·禹貢》:導河“又東至於孟津”,唐孔穎達《正義》:“孟是地名,津是渡處,在孟地置津,謂之孟津。”一名盟津,又稱富平津,相傳周武王伐紂於此渡河時與八百諸侯會盟,故名。春秋為平陰邑,屬周。秦置平陰縣(治今孟津縣城北),屬三川郡。西漢增置平縣(治今孟津縣東南平樂村),屬河南郡。三國魏平縣又稱小平縣,文帝改平陰縣為河陰縣,屬河南尹。後廢平縣。隋大業初廢河陰縣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大基縣,治今孟縣西南。先天元年(712年)改名河清縣,屬洛州。會昌三年(843年)改屬孟州,後屬河南府。尋縣廢。鹹通中復置。北宋開寶元年(968年)徙治白坡鎮。金又遷治於黃河南岸孟津渡,並改稱孟津縣。明嘉靖時因黃河水患,縣治遷聖賢莊(即孟津縣老城,今稱會盟鎮)。1913年屬豫西道,1914年屬河洛道,1927年直屬河南省。1949年屬洛陽專區。1959年縣人民政府移至長華(今城關鎮)。1969年屬洛陽地區,1983年屬洛陽市。地處豫西山地東緣黃土塬和黃土丘陵區,黃河流經北部邊緣。西北部小浪底水庫是黃河中下游重要水利樞紐。屬南溫帶半濕潤氣候。產小麥、玉米、菸葉等。工業有化肥、機械、棉織、食品加工等。焦柳鐵路和連霍高速公路、洛常公路經此。名勝古蹟多為帝王名士墓冢,以東漢光武帝劉秀陵最著名。

孟津縣字典分解

孟津的解釋 古 黃河 津渡名。在今 河南省 孟津縣 東北、 孟縣 西南。相傳 周武王 在此盟會諸侯並渡 河 ,故一名 盟津 。一說本作 盟津 ,後訛作 孟津 。為歷代兵家

縣國語字典 縣 (縣)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。 縣 (縣) xuán 古同“懸”。 筆畫數:7; 部首:厶; 筆順編號:2511154

也學習下:孟詵【歷史人物】

【生卒】:約621—約713唐汝州梁人。第進士,武則天時累遷鳳閣舍人,出為台州司馬。相王召為侍讀。拜同州刺史,有治行。中宗神龍初致仕。居伊陽山,治方藥。睿宗召,以老辭。有《食療本草》。

孟津縣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