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石室
舊名莫高窟,俗名千佛洞。在今甘肅敦煌市東南三十里鳴沙山東麓。清光緒庚子 (1900) 王(圓錄) 道士在掃除積沙時,發現一石室 (藏經洞),內藏書卷極富,從西涼建初元年 (405) 至北宋至道元年 (995) 文物四萬多件。除漢文外,有藏、梵、于闐、龜茲、粟特、突厥文等,其中手寫本最多,也有雕板印刷及拓本,內容涉及經濟文化多個領域。從1907年起,英人斯坦因、法人伯希和、日人桔瑞超、俄人鄂登堡、美人華爾納等先後至此,擇好者捆載而去。大量文物被盜竊後,殘存僅八千餘經卷、文獻,藏於今北京圖書館。近人據伯希和所得本印行者,出版有 《敦煌石室遺書》、《鳴沙石室古佚書》 二種。莫高窟於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敦煌石室字典分解
敦煌的解釋 (1).古代郡名。治所在今 甘肅省 敦煌縣 。 西漢 元鼎 六年(公元前111年)置, 北魏 改為 敦煌鎮 ,後復改郡。 唐 武德 五年(公元622年)改
石室的解釋 (1).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。《左傳·莊公十四年》“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,典司宗祏” 晉 杜預 註:“宗祏,宗廟中藏主石室。”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·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