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黔中道

黔中道

①唐開元二十一年 (733) 分江南道西部置,為開元十五道之一。治所在黔州 (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)。轄境相當今湖北清江中上游、湖南沅江上游,貴州桐梓、金沙、畢節、晴隆等市縣以東,四川綦江、彭水、黔江與廣西西林、凌雲、東蘭、南丹等縣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廢。但作為地理區劃一直延至五代。

②1914年由原黔中道襲置,屬貴州省。治貴陽縣 (今貴州貴陽市)。轄境約當今貴州習水、仁懷、遵義、息烽、修文、貴陽、長順、羅甸以東,道真、正安、湄潭、餘慶、甕安、福泉、凱里、雷山、三都、荔波以西地區。1920年廢。


(1)唐開元二十一年(733年)析江南道西部置,治黔州(今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)。轄境相當今湖北省清江與湖南省沅江上游,貴州省桐梓、金沙、畢節、納雍、晴隆、興義等市縣以東,重慶市綦江、彭水,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、凌雲、東蘭、南丹等縣地。乾元元年(758年)廢。(2)1913年4月置,治貴陽府(今貴州貴陽市)。屬貴州省。轄貴陽府(1913年9月裁府改縣)、貴築(本舊貴陽府附郭首縣,1913年9月移治扎佐,1914年8月復移息烽,改名息烽縣)、修文、龍里、貴定、開州(1913年9月改縣,1914年1月易名紫江)、定番州(1913年9月改縣)、廣順州(1913年9月改縣)、羅斛廳(1913年9月改縣)、平越直隸州(1913年9月改縣)、甕安、湄潭、餘慶、遵義府(遵義縣,舊遵義府附郭首縣,1912年1月並縣入府,1913年9月仍改縣)、綏陽、桐梓、仁懷、正安州(1913年9月改縣)、都勻府(1913年9月改縣)、清平(1914年1月改名爐山)、荔波、麻哈州(1913年9月改縣)、獨山州(1913年9月改縣)、八寨廳(1913年9月改縣)、都江廳(1913年9月改縣)、丹江廳(1913年9月改縣)等府州廳縣。轄區約當今貴州省習水、仁懷、遵義、息烽、修文、貴陽、長順、羅甸等市縣以東,道真、正安、湄潭、餘慶、甕安、福泉、凱里、雷山、三都、荔波等市縣以西地區。1913年9月設定大塘、長寨、平舟、三合四縣。1914年襲置黔中道。治貴陽縣。1915年由仁懷縣析置鰼水縣。1920年廢。

黔中道字典分解

道國語字典 道 dào 路,方向,途徑:道路。鐵道。志同道合。 指法則、規律:道理。道德。道義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:道學。傳道。修道。 方法,辦法,

多看看: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【歷史地名】

在貴州省西南部,鄰接雲南、廣西兩省。面積1.68萬平方千米。人口301.6萬。轄興義市和興仁、普安、晴隆、貞豐、安龍、冊亨、望謨7縣。州人民政府駐興義市。漢牂柯郡地。三國蜀、西晉牂柯郡、興古郡地。唐分屬劍南道、黔中道,置有盤州、訓州、明州等羈縻州。天寶後州縣廢。迄宋代為南詔、大理於矢部。東南部為自杞地。元屬普安路。清順治九年(1652年)南明永曆王入居安籠,置安龍府;十五年廢。康熙六年(1667

黔中道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