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興鎮

隆興鎮怎么寫好看

隆興鎮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(1)在重慶合川市西緣。面積87.2平方千米。人口4.5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女兒碑,人口4520。場取“隆盛興旺”之意,故名。亦稱接龍場。明洪武初成集市。清雍正置隆興場、女兒碑場;乾隆屬永清里;光緒歸來蘇里,後女兒碑場隸屬泰安鎮。1926年設隆興鎮,1941年改鄉。1958年成立公社,1983年復為鄉,1992年又置隆興鎮。2001年龍井鎮併入。產稻、小麥、玉米、西瓜、油菜籽、花生、臍橙、花梨,特產半夏、山羊板皮。為重慶市重點蠶鄉和市乾果(花椒、棗子)、長江柑橘帶、矮化蜜橘生產基地之一。有釀酒、榨油、頁岩磚等廠,為合川、潼南二市縣交界處的農貿物資集散地。為騎隆、赤隆、太龍、太隆等公路終點,與212國道相連。古蹟有六朝紅深基青瓷窯遺址、宋石砌墓群、清黑竹寺舍利塔和佛門岩摩崖造像。(2)在四川省崇州西南部。面積31平方千米。人口2.8萬。鎮人民政府駐隆興,人口500。清嘉慶年間所興,以古寺得名。1949年為隆興鄉,1958年為隆興公社,1983年改鄉。1992年燎鄉併入置隆興鎮。盛產蠶繭。有拉絲、發電、機磚、製藥等廠。鄉村公路經此。隆興寺遺址中有一株兩百餘年的香樟樹。(3)在貴州省習水縣西南部。面積120平方千米。人口2.4萬。鎮人民政府駐隆興場,人口2200。原名龍灘壩,1924年興集市,取“興旺隆盛”之意更今名。1932年置淋灘、龍興、螞蟻三鎮及三民鄉,屬赤水縣。1942年置隆興、馬臨鄉。1951年為隆興鄉,1961年建公社。1965年劃入習水縣。1992年以隆興、陶罐、柑甜、馬臨四鄉合併置隆興鎮。產稻、玉米、烤菸、蔗、油桐籽、烏桕籽等。煤炭資源豐富。為馬隆公路終點。(4)在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南部、龍門山東麓。面積167平方千米。人口3.1萬,其中仡佬、苗、土家等少數民族人口1.2萬。鎮人民政府駐隆興村,人口2300。原以耿家場為市,後龍塘姓於此興集,取興隆之意,更名隆興場。清屬正安州思寧里,1942年置浣溪鄉。1953年分置前進、康樂、愛國、勝利、浣溪、花池、杉木鄉。1958年併入隆興公社。1961年析建愛國、浣溪、蓮池、杉木公社,1984年改鄉,1992年合併置隆興鎮。產油菜籽、烤菸、油桐、生漆等。為梨隆公路終點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隆興的解釋 興盛。《尚書大傳》卷五:“堯者,高也,饒也,言其隆興煥炳最高明也。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管寧傳》:“是以鸞鷟鳴 岐 , 周 道隆興,四皓為佐, 漢 帝用康。” 宋 羅大經 《鶴林玉露》卷十六:“臣嘗謂
  • 鎮的字典解釋 鎮 (鎮) è 壓:鎮尺(用金屬、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,用來壓書和紙。亦稱“鎮紙”,“壓尺”)。鎮痛。 以武力維持安定:鎮壓(用強力壓制,不許進行政治活動)。鎮反。鎮服。鎮懾。鎮守。 安定:鎮靜。鎮定

歷史地名推薦:亞父冢

亦作亞父山。在今江蘇徐州市南。《魏書·地形志中》:彭城縣有亞父冢。《宋書·張暢傳》:元嘉二十七年,魏“拓拔燾始至彭城,仍登城南亞父冢,於戲馬台立氈屋”。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隆興鎮歷史

相關歷史

隆興鎮_隆興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