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邵陽縣

邵陽縣

①西晉改昭陽縣置,屬邵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邵東縣東。南朝梁省入邵陵縣。

東晉太寧元年(323)改邵武縣置,屬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邵武市。明嘉靖《邵武府志》卷2:“郡有樵嵐山,樵水出焉。治在其陽,故曰邵陽。又曰樵川,又曰樵陽也。”故邵武別名樵川。南朝宋永初元年(420)復為邵武縣。

③隋平陳後改邵陵縣置,屬潭州。治所即今湖南邵陽市。《元和志》卷29邵陽縣:“在邵水之陽,故名。”大業初屬長沙郡。唐為邵州治。五代晉天福中楚馬希范改為敏政縣。後漢復為邵陽縣。南宋為寶慶府治。元為寶慶路治。明為寶慶府治。1913年改為寶慶縣。1926年復改邵陽縣。1952年遷治塘渡口鎮(即今邵陽縣)。


(1)古縣名。東晉太寧元年(323年)置,治今福建省邵武市。屬建安郡。嘉靖《邵武府志》:“郡有樵嵐山,樵水出焉。治其陽,故曰邵陽,又曰樵川,又曰樵陽也。”故邵武別名樵川。南朝宋永初元年(420年)復為邵武縣。(2)今縣名。在湖南省中部,資水上游。屬邵陽市。面積 1997 平方千米。人口93.4萬。轄12鎮、10鄉。縣人民政府駐塘渡口鎮。《元和郡縣誌》邵陽縣:“在邵水之陽,故名。”西漢初置昭陵縣,屬長沙國。治今邵陽市舊城區。元始五年(5年)封長沙剌王子劉賞為昭陽侯,邑於昭陵縣東南境(今邵東縣境)。三國吳改昭陽侯國為昭陽縣;昭陵、昭陽縣均屬昭陵郡。西晉初,避司馬昭諱改“昭”為“邵”,邵陽政區名稱始此。隋開皇初省邵陽縣入邵陵縣,九年(589年)改邵陵縣曰邵陽縣,屬潭州;移邵陽縣治於邵陵故城(即今邵陽市區)。大業中屬長沙郡。貞觀十年(636年)屬邵州。天寶元年(742年)屬邵陽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復屬邵州。五代晉改稱敏政縣,屬敏州;漢復稱邵陽縣,屬邵州。南宋寶慶元年(1225年)屬寶慶府。元屬寶慶路。明、清屬寶慶府。1913年改稱寶慶縣。1914年屬湘江道,1922年直屬省。1926年復稱邵陽縣。1949年屬邵陽專區。1950年析邵陽城區置邵陽市(縣級)。1952年析東部置邵東縣,析北部及新化縣南部置新邵縣,劃武岡縣東北部來屬。同年縣人民政府遷塘渡口。1968年屬邵陽地區,1986年屬邵陽市。地處湘中丘陵西南部。赧水、夫夷水、檀江流經境內。諸水沿岸地勢平坦,形成河谷盆地,有白倉、板橋東山、谷洲四大著田疇。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。主產稻、甘薯、小麥,大豆次之。經濟作物多油茶、油菜籽、花生、油桐、柑橘、棉花、茶葉、菸草、黃花菜、辣椒等。飼養業以養豬為主。林產多松、杉、竹。礦產有煤、錳、銻、鐵、大理石、石膏等。工業有機械、造紙、化肥、釀酒、烤菸、化工、印刷等。207、320國道和邵永公路經此。資水、夫夷水可航機船。紀念地有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。名勝古蹟有響水洞和芙蓉峰摩崖石刻、江東橋亭。

邵陽縣字典分解

縣國語字典 縣 (縣)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。 縣 (縣) xuán 古同“懸”。 筆畫數:7; 部首:厶; 筆順編號:2511154

順便了解:邵晉涵【歷史人物】

【生卒】:1743—1796清浙江餘姚人,字與桐,號二雲,又號南江。乾隆三十六年進士。授編修,入四庫館分任編校。官至侍講學士。經學根底深厚,善考證,工詞章,尤長於史,有志重修《宋史》,以早卒不能成功。曾分撰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。為畢沅審定《續資治通鑑》。有《南都事略》、《爾雅正義》、《輶軒日記》、《南江文鈔》等。

邵陽縣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