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雞籠山

雞籠山

歷史字典解釋:

①又名龍山、欽天山。俗稱北極閣。即今江蘇南京市解放門內雞鳴山。《寰宇記》卷90昇州上元縣“雞籠山”條引《輿地誌》云:“其山狀如雞籠,以此為名。晉元帝等五陵並在山之陽。”《宋書·雷次宗傳》:元嘉十五年(438),“次宗至京師,開館於雞籠山, 聚徒教授, 置生百餘人”。即此。

②在今安徽和縣西北三十五里,近含山縣界。《寰宇記》卷124歷陽縣:雞籠山“在縣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淮南子》云:麻湖初陷之時,有一老母提雞籠以登此山,乃化為石,今山有石狀如雞籠,因名之”。《宋史·李顯宗傳》:南宋紹興三十一年(1161),金主亮大舉南侵,“親統細軍駐和之雞籠山,將濟採石”。即此。

③在今福建福州市西南高蓋山之西。一名斗門山。西為鳳岡。《清一統志·福州府一》 引《舊志》曰:“岡濱建江,首起城南三十里,尾盡城西二十里。江水環繞,為村阜三十六,居人遍植荔枝,多至數百萬株。”又引《福建通志》曰:“三十六宅,宋彝諸賢所居,曰劉宅。”

④在今福建長汀縣北。明嘉靖《汀州府志》卷2《山川》長汀縣:雞籠山“在縣北成上里,去縣五十里, 以形似名”。

⑤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。《明一統志》卷49南昌府:雞籠山“在府城西一十里。其山盤旋聳,狀若雞籠。下枕大江為一方遊覽之地”。

⑥在今湖北陽新縣東五十里。《輿地紀勝》卷33興國軍:雞籠山“在永興縣東南八十里,湖山之巔有金雞隱伏,遇夜陰晦,其光往來出沒於湖山之間”。《清一統志·武昌府一》:雞籠山“相傳伍子胥曾駐兵於此。今遺址尚存”。

⑦在今湖北省鍾祥市東北。《清一統志·安陸府》:雞籠山“在鍾祥縣東北一百里,接京山縣界。其南有白水岩, 北有陽明洞。中有石屏、石筍”。

⑧在今廣東封開縣西南。《方輿紀要》卷101封川縣:雞籠山在“縣(今封川鎮)西三十里。其脈廣遠,左接廣西界,右襟西寧縣”。

⑨在今廣東翁源縣西北。《清一統志·韶州府》:雞籠山“在翁源縣(治今翁城鎮)西北六十餘里,接連狗耳嶺,為入孔道。山石對峙,如筍插入,萬樹盤嵐,一崖坦潤”。明置雞籠鋪於此。

⑩即今台灣省基隆市港口外的基隆嶼,因島形如雞籠浮水而得名。清乾隆間范鹹《台灣府志》卷1:雞籠山“是台之東北隅有小山, 圓銳,去水面十里,孤懸海中。以雞籠名者, 肖其形也”。或說為閩南方言,轉譯自高山族凱達格蘭人語。明人曾以此指今台灣島北部地區;亦泛指全島。《明史·雞籠傳》:“雞籠山在彭湖嶼東北,故名北港,又名東番。”


(1)古山名。即今江蘇省南京市玄武湖雞鳴山。南朝齊永明二年(484年)竟陵子良開西邸於雞籠山,即此。因東麓建有雞鳴寺,故又稱雞鳴山。(2)古島嶼名。(1)又稱雞籠嶼。即今台灣省基隆市東北港口外基隆嶼。以形似雞籠得名。《東西洋考》:“雞籠山,淡水洋,在彭湖嶼之東北。”《海東札記》:“雞籠山,北路盡境也。”(2)泛指今台灣本島。《明史·雞籠傳》:“雞籠山,在彭湖嶼東北,故名北港,又名東番,去泉州甚邇。”(3)今山名。古名歷山歷陽山亭山,又名鳳台山。在安徽省和縣西北部。因山頂呈雞籠狀得名。由石灰岩構成。海拔240米。南坡陡崖峭壁,可攀援鐵鏈登石階上下。南北山腰處各有一洞,幽深莫測。唐初山上庵堂寺廟甚多,被譽為“江北第一名山”和“天下第四十二佛地”。後多毀於兵燹,僅存大清殿八間。植被茂盛。有煤、石灰石等礦。辟有國家森林公園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雞籠的解釋 育肥雞用的雞欄
  •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風滿樓(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形狀像山的:山牆(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。亦稱“房山”)。 形容大聲:山響

歷史地名推薦:防城營

明初置,即今廣西防城港市。《方輿紀要》卷欽州:防城營在“州南二百里”。後廢。萬曆三十四年復置,為州西門戶。

雞籠山_雞籠山介紹_歷史知識
雞籠山_雞籠山介紹_歷史知識糾錯

猜你喜歡:


雞籠山_雞籠山介紹_歷史知識
{{item.username}}
{{@item.content}}{{if item.fback}}
管理員回覆:{{item.fback}}
{{/if}}
{{/each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