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柘州

柘州

唐顯慶三年 (658,或作顯慶元年656) 置,治所在柘縣 (今四川理縣西北與黑水縣接壤地帶)。《元和志》 卷32柘州: “以山多柘木,因以為名。” 天寶元年 (742) 改為蓬山郡,乾元元年 (758) 復為柘州。轄境相當今四川紅原東南、理縣西北與黑水西南接壤地區。廣德後沒入吐蕃。


(1)西魏改宜州置,治夷陵縣(今湖北宜昌市西北)。轄境約相當今湖北省宜昌市長江以北部分區域。北周改名硤州。(2)唐儀鳳二年(677年,一作顯慶三年〔658年〕,又作永徽後)置,治柘縣(今四川黑水、理縣交界處)。轄境相當今四川省黑水縣西部和理縣北部。天寶元年(742年)改為蓬山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復為柘州。廣德後地入吐蕃。

柘州字典分解

柘的解釋 柘 zhè 落葉灌木或喬木,樹皮有長刺,葉卵形,可以餵蠶,皮可以染黃色,木材質堅而緻密,是貴重的木料:柘黃。柘蠶。柘絲。 古同“蔗”,甘蔗。 筆畫數:9; 部

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,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(後多用於地名):州縣。杭州。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: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。 筆畫數:6; 部首:

多看看:柘溝集【歷史地名】

即今山東泗水縣西北二十六里柘溝鎮。清光緒 《山東通志》 卷1 《輿圖志》: 泗水縣西北有柘溝集。

柘州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