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銅鑼峽

銅鑼峽

又名石洞峽、黃葛峽。在今四川重慶市東北。《元史·步魯合答傳》: 至元十一年(1274)“進攻重慶,宋軍突圍出走銅鑼峽”。《方輿紀要》卷69重慶府巴縣: 銅鑼峽在“府東二十里。懸崖臨江,下有園石,如銅鑼之狀。明初平蜀,廖永忠引舟師至銅鑼峽。明昇出降處也”。


在重慶市區與涪陵區間魚嘴鎮一段。系長江切割銅鑼山而成的峽谷。懸崖臨江,下有圓石如銅鑼狀,故名。長2.78千米。銅鑼山又稱南山,兩岸峭壁如削,森林密布,風景優美。明初平蜀,廖永忠引舟師至銅鑼峽,明升出降,即此。

銅鑼峽字典分解

銅鑼的解釋 [gong] 一種銅製的樂器。帶卷邊的青銅圓盤,盤邊穿孔結繩,可以一手提著,一手用錘擊打就發出柔和而洪亮、能傳得很遠的聲音

峽國語字典 峽 (峽) xiá 兩山夾著的水道:三門峽(中國黃河中游峽谷之一)。三峽(中國長江流經四川到湖北的交界一帶所經過的三個峽谷,其中有“瞿塘峽”、“巫峽”、“西陵峽

多學學:銅活字【歷史知識】

銅鑄印刷字塊。亦稱活字銅板、聚珍銅板、同板等。明永樂時由朝鮮傳入。曾於江浙及福建建寧(今建甌)、建陽一帶流行。其製法先用黃楊木刻字,翻成砂模,注入銅液成字。弘治、正德間,以無錫華燧之會通館、華堅之蘭雪堂所印書最為有名。

銅鑼峽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