芍陂
又名龍泉陂。在今安徽壽縣南。最早見於《漢書·地理志》。《水經·肥水注》:“斷神水又東北徑神跡亭東,又北謂之豪水,雖廣異名,事實一水,又東北徑白芍亭東,積而為湖, 謂之芍陂。陂周一百二十許里,在壽春縣南八十里,言楚相孫叔敖所造。”隋、唐以後, 因陂在安豐縣境內,又稱安豐塘。宋、元以後日漸堙廢。今安豐塘即其殘留部分。
(què bēi) 淮河流域著名的灌溉工程。在今安徽壽縣南部,以泚水(今淠河)、肥水(今東淝河)為主要水源及泄水道。因在白芍亭東而得名。最早見於《漢書·地理志》。約創建於戰國時,東漢以後,王景、劉馥、鄧艾等屢加修浚。陂周二三百里,初有五門(水口),隋時增至三十六門。灌田數千頃至萬餘頃。南朝梁後,因在安豐郡境內,又稱“安豐塘”。宋、元後因被占墾而漸趨堙廢,今安豐塘即其殘存的一部分。一說即期思陂,系春秋楚相孫叔敖所造,不確。建國後,屢經整治,現已成為淠史杭灌區重要調節水庫。蓄水量約1億立方米,可灌溉面積63萬畝。20世紀80年代起,芍陂作為中國和世界古代著名水利工程,接待了聯合國大壩委員會及有關外國專家、學者的參觀和考察。同時作為風景名勝,亦接待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人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芍陂北端現存有孫叔敖祠。
芍陂字典分解
芍陂的解釋 [Quepi lake] 又名“期思陂”。古代淮水流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。相傳系春秋楚相孫叔敖所鑿,在今安徽壽縣東。
芍的解釋 芍 sháo 〔芍藥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羽狀複葉,小葉卵形或披針形。夏初開大花,供觀賞,根可入藥。簡稱“芍”,如“赤芍”、“白芍”。 筆畫數:6; 部首:艹;
陂的解釋 陂 bēi 池塘:陂塘。陂池。千頃之陂。 水邊,水岸:東海之陂。 山坡,斜坡:“陂南陂北鴉陣黑,舍西舍東楓葉赤”。 筆畫數:7; 部首:阝; 筆順編號:5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