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銅陵縣

銅陵縣

①隋開皇九年 (589) 改龍潭縣置,屬端州。治所在今廣東陽春市東北。《寰宇記》 卷158春州銅陵縣: “以界內有銅山”為名。大業初屬信安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為勤州治,五年 (622) 州廢。萬歲通天二年 (697) 復為勤州治,長安中又廢。開元十八年 (730) 復置,屬勤州。乾元元年 (758)為勤州治。北宋屬春州,熙寧六年 (1073) 廢入陽春縣。

②五代十國南唐保大九年 (951) 置,屬昇州。治所即今安徽銅陵市。北宋開寶八年 (975)改屬池州。元屬池州路。明屬池州府。民國初屬蕪湖道,1928年直屬安徽省。1958年改為銅陵市。


(1)古縣名。隋改龍潭縣置,治今廣東陽春市北。屬高涼郡。因境內銅山得名。唐為勤州治。北宋熙寧六年(1073年)廢入陽春縣。(2)今縣名。在安徽省南部、長江南岸。屬銅陵市。面積886平方千米。人口32萬。轄8鎮、10鄉。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。唐末置義安縣,治今縣東順安鎮。後廢入銅官冶。五代南唐保大九年(951年)置銅陵縣,因產銅又原屬南陵縣,故名銅陵;移治今城關鎮,屬昇州。宋初改屬池州。元屬池州路。明、清屬池州府。1914年屬蕪湖道,1928年直屬安徽省。1949年屬皖南行署區池州專區,1952年屬安徽省安慶專區。1958年撤銷銅陵縣併入銅陵市。1960年復置銅陵縣,仍屬安慶專區。1965年屬池州專區,1971年屬池州地區。1974年劃為銅陵市轄縣。北部為長江沿江沖積平原,為圩區。東及東南部為低山丘陵。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。農產以稻、油菜籽、大豆、棉花、黃麻為主,生薑、大蒜較有名。林產以松、杉、棟、泡桐、毛竹為主。特產鳳凰山丹皮。有水泥、化肥、機械、棉織、塑膠、食品等廠。蕪銅鐵路橫貫縣境。繁木公路、南銅公路經縣中部。長江航運有城關、大通二港。紀念地有笠帽山革命烈士塔、范家灣烈士墓。

銅陵縣字典分解

銅陵的解釋 產銅的山陵。《古文苑·揚雄<蜀都賦>》:“西有鹽泉鐵冶,橘林銅陵。” 章樵 註:“鐵冶、銅陵,產銅鐵處。”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釋憤》:“孰道銅陵金穴,頓作

縣國語字典 縣 (縣)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。 縣 (縣) xuán 古同“懸”。 筆畫數:7; 部首:厶; 筆順編號:2511154

多看看:銅瓦廂【歷史知識】

地名。在今河南蘭考縣西北16公里、明清黃河北岸(今黃河東岸)。明正德六年(1511)於此置管河主簿。為沿河集鎮。清乾隆四十九年(1784)置蘭陽縣丞。明、清黃河本自此東出江蘇徐州、淮安府奪淮入海。即今淤黃河。清鹹豐五年(1855)六月黃河大決於銅瓦廂三堡,沖沒銅瓦廂鎮,全河分成三股,東北至張秋鎮會合穿運河,奪大清河入海;光緒初新河全線大堤告成;決溜合併為一,即今黃河。

銅陵縣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