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之交淡如水
指有道德的人互相交往光明正大,不圖私利。孔子問子桑雽,我兩次被逐於魯,在宋、衛兩國也不受歡迎,而後又厄於陳蔡之間,在我遇到患難之時,親友、徒弟四處走散,沒有人向我表示親近,這是什麼原因呢?子桑雽回答說,您難道沒有聽說過假國林回逃亡的事情嗎?林回扔掉了價值千金的玉璧,卻背著一個小孩子逃難。有人問他,你是為錢吧!孩子根本不值錢;你是為了減輕拖累,那么,孩子又是很拖累人的。丟掉千金之璧,而背著孩子逃難,你圖得什麼呢?林回回答道,別人是根據利益相互結合,我則是從天性出發對其進行關懷啊!靠利益相互結合的人,一旦處於艱難環境,立即會陌生如路人;從天性出發的人,碰到艱難困苦,反而互相關照。相互關照和相互遺棄相差是很遠的,再說君子之間來往,象水一樣恬淡,而小人之間交往,則象甜酒一樣可口。君子之交,不講利害,便顯得淡;但受天性規範,困難時互相照顧;小人一切從利害出發,因而有利則甘言蜜語,無利可圖時便相互絕交。正是這種緣故使得您的學生離您而去啊!
【出典】:
《莊子·山木》:“孔子問子桑雽曰:‘吾再逐於魯,伐樹於宋,削跡於衛,窮於商周,圍於陳蔡之間。吾犯此數患,親交益疏,徒友益散,何與?’子桑雽曰:‘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?林回棄千金之璧,負赤子而趨,或曰,為其布與?赤子之布寡矣;為其累與?赤子之累多矣。棄千金之璧,負赤子而趨,何也?林回曰:‘彼以利合,此以天屬也。夫以利合者,迫窮禍患害相棄也;以天屬者,迫窮禍患害相收也。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,且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君子淡以親,小人甘以絕,彼無故以合者,則無故以離。’孔子曰:‘敬聞命矣。’”
【例句】:
《禮記·表記》:“君子之接如水,小人之接如醴。” 元·費唐臣《貶黃州》三折:“我止望周人之急緊如金,君子之交淡如水。”
主謂 君子不謀私利,志同道合,他們的交情有如清水一樣平淡。周瘦鵑《拈花集·寄亡友梅蘭芳同志》:“雖說是‘~’,但是一有機會見了面,你總是分外親熱地跟我有說有笑的。”△褒義。多用於表示朋友交誼志趣相投,不尚虛華。→布衣之交 ↔勢利之交。也作“君子之交淡若水”、“君子之接如水”。
君子之交淡如水字典分解
君子的解釋 (1) [gentleman]∶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彼君子兮。——《詩·魏風·伐檀》君子不齒。&mda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