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端大事不糊塗
歷史字典解釋
呂端注重大節,不拘細行事。呂端(935-1000年)字易直,幽州安次(今河北安次西)人。後晉時以父蔭補官。入宋後,歷知成都府、蔡州,升為樞密直學士。頗得太宗寵信,常被獨召入宮。由於辦事果斷,為政清廉,宋太宗欲委任為相,徵求大臣意見。有的說:“呂端為人糊塗。”太宗卻說:“我看呂端小事糊塗,大事不糊塗。”並為此作釣魚詩,其中兩句意思是,垂釣不知水深淺,須問磻溪釣魚人。將呂端比作了輔佐武王伐紂的姜尚。至道元年(995年)遂拜呂端為相。呂端出任宰相後,顧全大局,處事持重,以清簡為務。他原與副宰相寇準平起平坐,如今先登相位,恐寇準不平,就主動請求與副宰相按日輪流主持政務。在一般問題上他很少參與論辯。一天,太宗以親筆信命令大臣,以後有關中書省(全國最高行政機構,宰相處理政務的地方亦即政事堂,就設在其中)的公務,須經呂端詳細核查後才可上奏。從此呂端更加謙讓而不獨斷專行。但在大事上呂端毫不含糊,極其負責。如建立西夏政權的李繼遷騷擾宋西部邊境時,其母被擒獲。太宗單獨召見寇準與其商議,想殺掉她。呂端得知後奏明太宗,陳述利害,說明殺了李母並不能擒獲李繼遷,反而更堅定其叛逆的決心,不如善待她以招李繼遷歸順。即使他不會立即投降,也可牽制住他的心。太宗聽了拍著大腿贊道:“如不是你,幾乎誤了我的大事!”便立即採用了呂端的計策。後李母病死,李繼遷不久也病死了,其子終於歸順了宋朝。
【出典】:
《宋史》卷281《呂端傳》9514至9515頁:“時呂蒙正為相,太宗欲相端,或曰:‘端為人糊塗。’太宗曰:‘端小事糊塗,大事不糊塗。’決意相之。會曲宴後苑,太宗作‘釣魚詩’,有云:‘欲鉺金鉤深未達,磻溪須問釣魚人。’意以屬端。後數日,罷蒙正而相端焉。”
【例句】:
明·李東陽《鎖繼恩》:“小事糊塗,大事不糊塗,繼恩一鎖成鴻圖。” 鄒韜奮《糊塗假認真》:“這位省視學先生在總評里總算閉著眼睛說了幾句‘好話’,也許可以用‘大事不糊塗’ * ,深嘆生不逢時,不然也許還有宰相的資格!”
詞語分解
- 糊塗的解釋 人頭腦不清楚或不明事理。也指事物混亂不清小事糊塗,大事不糊塗糊塗觀念詳細解釋.頭腦不清;不明事理。《宋史·呂端傳》:“ 太宗 欲相 端 ,或曰:‘ 端 為人糊塗。’ 太宗 曰:‘ 端 小事糊塗,大事不
歷史典故推薦:團花簇錦
清·俞萬春《蕩寇志》第一百三十回:“當時圍場三騎馬,團花簇錦的鬥了四十餘合,不分勝負。”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呂端大事不糊塗歷史
猜你喜歡
王謝的歷史解釋
借指名門貴族。唐杜甫宜南縣的歷史解釋
年河南革命根據地由原五校尉的歷史解釋
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應縣的歷史解釋
年改應州置,屬山西雁合德鎮的歷史解釋
即今江蘇射陽縣。清名魯坊的歷史解釋
集鎮名。在山東省陽穀剛噶魯的歷史解釋
在今西藏丁青縣境。為吳津的歷史解釋
生卒宋台州仙居人,字丹陽胡橋南朝墓的歷史解釋
南朝齊墓葬。在今江蘇大東山的歷史解釋
在廣東省北部,東南從典客館丞的歷史解釋
官名。南朝梁陳置,為關先生的歷史解釋
生卒名失傳。元末紅巾湟水的歷史解釋
在今河南鞏義市西。續一之謂甚,其可再乎的歷史解釋
亦作一之為甚,其可再魯中的歷史解釋
地區名。在山東省中部旺兀察都的歷史解釋
見中都。西域都護的歷史解釋
官名。西漢始置,亦稱高定的歷史解釋
元渾源人。尚氣節。由晉昭公的歷史解釋
生卒前名夷。平公子。千條萬縷的歷史解釋
形容條縷繁多。宋歐陽
相關歷史
![呂端大事不糊塗_呂端大事不糊塗介紹_歷史典故](/img/7/d01/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