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典故>> 牛刀割雞

牛刀割雞

指孔子給子游開玩笑說:殺雞何必用宰牛刀。後以此典比喻做小事不值得用大氣力,或做一般事不必煩勞高手、專家;也用以稱揚地方官治政有方。子游(前506年——?),言氏,名偃,又稱子游。吳國(都城吳,今江蘇蘇州)人。孔子學生,擅長文學,春秋末儒者,提倡以禮、樂為教。當時,子游受完學業,做了武城(南武城,魯國地,今山東費縣西南)長官。孔子經過武城,聽到彈琴歌吟聲音。孔子微笑著說:“殺雞何必用宰牛刀?”子遊說:“從前我聽先生說過:‘做官學習道理,就會愛護人;老百姓學習道理,就容易聽使喚。’”孔子說:“學生們,言偃(子游)說話是正確的。我前面所說那句話不過是開玩笑。”孔子認為子游熟悉古代文獻。此典又作“武城弦歌”、“割雞”、“武城雞”、“牛刀”、“弦歌”、“武城聲”、“割雞手”、“弦歌化”、“言游弦歌”、“小試牛刀”、“牛刀小邑”。

【出典】:

《史記》卷67《仲尼弟子列傳》2201、2202頁:“子游既已受業,為武城宰(縣長)。孔子過,聞弦歌(彈琴吟詩。古代一種讀書法,將詩填入譜成之樂曲,樂器伴奏而歌。子游遵孔子教導,提倡禮、樂,所以邑人都學習弦歌)之聲。孔子莞(Wǎn晚)爾(微笑)而笑曰:‘割雞焉用牛刀(比喻治理這樣小縣,不必用教育)?’子游曰:‘昔者偃聞諸(“之於”合音詞)夫子曰君子學道(指儒家所奉行之政治主張)則愛人,小人學道則易使。’孔子曰:‘二、三子(不定數,猶言學生們),偃之言是也。前言戲之(孔子聽到弦歌聲,很高興,故意說反話,經子游質問,承認是戲言)耳。’孔子以為子游習(熟悉)文學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晉·潘尼《贈河陽》:“桐鄉建遺烈,武城播弦歌。” 唐·李白《贈清漳明府侄聿》:“天開青雲器,日為蒼生憂。小邑且割雞,大刀佇烹牛。” 唐·張九齡《贈澧陽韋明府》:“誰開太阿匣,持割武城雞。” 唐·元稹《劉頗河中府河西縣令》:“河西近邊,擇吏惟精。勿吝牛刀,為我烹割。” 唐·杜牧《郡齋獨酌》:“弦歌教燕趙,蘭芷浴河湟。” 宋·蘇轍《送傅宏著作歸覲》:“民事近來多迫促,弦歌聊試武城聲。”宋·黃庭堅《送舅氏野夫》:“平生割雞手,聊試發硎刀。” 元·揭傒斯《送簡河源》:“俗入弦歌化,民知禮樂尊。” 元·揭傒斯《送劉旌德》:“宓氏彈鳴琴,言游亦弦歌。” 明·馮惟敏《新水令·賀鳳渚公鎮易州》:“當日個小試牛刀,至如今大展龍韜。” 清·錢謙益《丙申春就醫秦淮》之九:“牛刀小邑亦長編,朱墨紛披意惘然。”


主謂 牛刀,宰牛用的刀,比喻大材。比喻大才小用或方法不當。宋·朱熹《答蔡季通》:“鏇運只是勞心之所致,小試參同之萬一,當如~也。”△貶義。多用於指有大才幹的人卻擔任著卑微的職務。→牛鼎烹雞

牛刀割雞字典分解

成語牛刀割雞的解釋 殺只雞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大材小用。

牛刀的解釋 宰牛的刀。語出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子之 武城 ,聞弦歌之聲。夫子莞爾而笑曰:‘割雞焉用牛刀?’”後常以喻大材器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與諸道人辨宗論》:“譬割

割雞的解釋 (1).殺雞。《禮記·雜記下》:“其衈皆於屋下,割雞,門,當門。”(2).常以比喻處理小事。 晉 袁宏 《後漢紀·順帝紀二》:“ 賢 本西方斗筲之子,雖有割雞

多學一學:牛耳【歷史典故】

源見“執牛耳”。指在某方面居於領袖地位的人。宋 文天祥《二月六日海上戰向南慟哭》詩:“身為大臣義當死,城下師盟愧牛耳。”清 馮桂芬《洪鼎郵程詩思圖》:“洪君清才出吾黨,文社儼推牛耳長。”

牛刀割雞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