卑躬屈己
躬,身體。卑躬,彎腰。形容屈己奉人,後含沒有骨氣之意。原北魏李沖用來形容自己與李彪共事時的情狀,責備彪跋扈。李彪,名是高祖所賜,字道固,頓丘(今河南濬縣)人,家世寒微,有大志,好學不倦。初入仕時,李沖優禮相待,彪也深相宗附,後彪官至御史中尉、著作郎,受高祖恩寵,性又剛烈,成了遠近畏懼的人。車駕南伐後,彪與僕射李沖、任城王澄等留京參事,彪每當與沖等意見不同就發怒,事事專恣而行。於是衝上表道:“臣與彪相識垂二十載,初見他才優學博,謂其拔萃;及彪宦位顯達,抨擊奸邪激烈而無隱避,臣也欽佩他忠直;雖見他時而偏急,也不以為瑕,儘管有人說他威暴,臣以為是執法之官得罪人,易生閒言;現大駕南行,臣與他朝夕共事,才知他言行相乖,專恣無忌,而且推過於人,喜人諂媚,聽其言似忠恕賢士,檢其行是佞暴之徒。臣與任城王在他面前,須卑躬屈己,如恭順的弟弟事奉威暴的兄長,他所想所要的,是或不是,無不屈從。如臣所列為實,宜誅彪,以防亂政;如臣言無證,可流放臣,以禁讒言。”時高祖在懸瓠,覽表嘆愕,有司要處彪死刑,高祖只除其名,彪離朝回鄉。亦作卑躬屈膝、卑躬屈節。
【出典】:
《魏書》卷62《李彪傳》1391、1393頁:“沖又表曰:‘及去年大駕南行以來,彪兼尚書,日夕共事,始乃知其言與行舛,是己非人,專恣無忌,尊身忽物,安己凌上,以身作之過深劾他人,己方事人,好人佞己。聽其言同振古忠恕之賢,校其行是天下佞暴之賊。臣與任城卑躬屈己,若順弟之奉暴兄。其所欲者,事雖非理,無不屈從。依事求實,悉有成驗。如臣列得實,宜殛彪於有北,以除奸矯之亂政;如臣無證,宜投臣於四裔,以息青蠅(《詩·小雅》篇名。中有‘營營青蠅止於樊,愷悌君子無信讒言’之句。後以青蠅喻進讒小人。)之白黑。’高祖在懸瓠,覽表嘆愕曰:‘何意留京如此也!’有司處彪大辟(死刑,古五刑之一),高祖恕之,除名而已。彪尋歸本鄉。”
【例句】:
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42回:“小兔子卑躬屈節,拿了愚表弟蕭慎的名片。” 近代·佚名:《清朝野史大觀》卷2《豫王妃孀妹劉三秀傳》:“劉居家喜南面坐。諸婢僕屏息聽指揮惟謹。今一旦欲其卑躬屈膝,辱充下陳,宜其寧死不願也。”
見“卑躬屈節”。《魏書·李彪傳》:“臣與任城~,若順弟之奉暴兄。”
卑躬屈己字典分解
卑躬的解釋 (1).謙恭遜讓。《北史·李彪傳》:“臣與 任城 卑躬曲己,其所欲者無不屈從。” 宋 無名氏 《儒林公議》卷上:“﹝ 曹彬 ﹞每出鎮蕃閫,卑躬待士。”(2).
屈己的解釋 [humble oneself] 嚴於要求自己屈己寬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