乘桴浮海

乘桴浮海怎么寫好看

乘桴浮海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論語.公冶長》:“道不行,乘桴浮於海。”後用為避世遁隱之典。唐 顧況《曲龍山歌》:“子欲居九夷,乘桴浮於海,聖人之意有所在。”元 袁士元《送沙孛丁平章秉彝》詩:“我亦乘桴浮海去,沙頭白鳥故飛飛。”


偏正 桴:古代用竹木編成排,以當船用,大者為筏,小者為桴,即今之木排。乘坐木排漂在海上。表示逃離現實社會。語本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道不行,乘桴浮於海,從我者,其由與?”侃《清明感事二首》之二:“拔宅升天疑有術,乘桴浮海恐無津。”

詞語分解

  • 乘桴的解釋 乘坐竹木小筏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道不行,乘桴浮於海。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管寧傳》:“遂避時難,乘桴越海,羈旅 遼東 三十餘年。”後用以指避世。 唐 王維 《濟上四賢詠》:“已聞能狎鳥,余欲共乘桴。”
  • 海的解釋 海 ǎ 靠近大陸,比洋小的水域:海洋。海域。海拔。海疆。海內。海岸。海誓山盟。五湖四海。 用於湖泊名稱:青海。中南海。 容量大的器皿,巨大的:海碗。海涵(敬辭,稱對方大度包容)。誇下海口。 喻數量多的

歷史典故推薦:鉅子

喻指偉大的人物。清黃宗羲《李果堂文鈔序》: “此十餘人者,皆今之鉅子也。” ●《莊子·天下》: “南方之墨者,……以巨子為聖人,皆願為之屍。” 巨子: 亦作 “鉅子” ,即大師。屍: 師主。戰國時期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乘桴浮海歷史

相關歷史

乘桴浮海_乘桴浮海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