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

歷史字典解釋

憎:厭惡。 面貌使人厭惡,語言枯燥無味。語出唐.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”《晚清文學叢鈔.頤瑣〈繡球〉八回》:“黃通理對黃繡球說:‘這真是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!’”也引作〔語言無味,面目可憎〕。明.袁宏道《瓶史.十好事》:“予觀世上語言無味,面目可憎之人,皆無癖之入耳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七回:“那穿紅的女子,見他這等的語言無味,面目可憎,這怒氣已按納不住。”林語堂《大荒集.論讀書》:“章太炎臉孔雖不漂亮,王國維雖有一條辮子,但是他們是有風韻的,不是語言無味,面目可憎的。”

詞語分解

  • 面目的解釋 ∶相貌面目可憎 ∶事物的外表、形態;面貌還其本來面目入世之面目。;;清; 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忠烈之面目 ∶比喻事物所呈現的景象顯出廬山真面目 ∶指面子、臉面愧無面目見人何面目以歸漢。;;《漢書;李廣
  • 無味的解釋 ∶沒有味道 ∶毫無趣味,枯燥詳細解釋.謂平淡無奇,不含深致。《老子》:“道之出口,淡乎其無味。” 河上公 註:“言極平常也。” 唐 韓愈 《送窮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、語言無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

歷史典故推薦:雕蟲手

源見“雕蟲篆刻”。指擅長詩文的人。朱祖謀《望江南》詞:“雕蟲手,千古亦才難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歷史

相關歷史

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_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