鵲印
晉乾寶《搜神記》卷九:“常山張顥(後漢中常侍張奉弟),為梁州牧。天新雨後,有鳥如山鵲,飛翔入市,忽然墜地,人爭取之,化為圓石。顥椎破之,得一金印,文曰;‘忠孝侯印’顥以上聞,藏之秘府。後議郎汝南樊衡夷上言:‘堯、舜時舊有此官,今天降印,宜可復置(置,設立)。’顥後官至太尉。”
此事又見《藝文類聚》卷九十、《博物志》卷八、《三輔黃圖》、《幽明錄》、《法苑珠林》卷七十、《太平廣記》卷四六一。
東漢時常山張顥在梁州做官,新雨之後,他看到一隻山鵲飛入市中,墜地後化為圓石。顥椎破圓石,得一金印,文書:“忠孝侯印”。因此印為山鵲所化,故稱“鵲印”。
後因以“鵲印”指稱公侯之位或喻指升遷發跡。
唐.王勃《上絳州高長史書》:“鱗軒羽殿,瑤台降卿相之榮;鵲印蟬簪,金社發公侯之始。”
唐.李瀚《蒙求》:“孔愉放龜,張顥墜鵲。”
鵲印字典分解
鵲印的解釋 (1). 晉 乾寶 《搜神記》卷九載, 張顥 得山鵲所化的金印,官至太尉,後遂以“鵲印”指得官的喜兆。 唐 張鷟 《滄州弓高縣實性寺釋迦像碑》:“羊車映玉,
鵲的解釋 鵲 (鵲) què 指喜鵲鳥。民間傳說聽見它叫將有喜事來臨。簡稱“鵲”,如“鵲報”(指喜鵲報喜),“鵲起”(喻興起,崛起),“鵲橋”。 筆畫數:13; 部首:
印的解釋 印 yìn 圖章,戳記:印章。印璽。印記。印把子(亦喻政權)。 痕跡:手印。指印。印子(a.痕跡;b.高利貸的一種,全稱“印印錢”)。 用油墨、染料之類把文字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