愚公移山
比喻毅力頑強,不怕困難,有志竟成,人定勝天。北山愚公,年近九十,因屋前太行、王屋兩座大山阻礙出入,決心把山剷平。智叟笑他愚蠢。愚公說,我死有子,子又有孫,孫又生子,而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?每天挖山不止。上帝為之感動,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。
【出典】:
《列子·湯問》:“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萬仞,本在冀州之南,河陽之北。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懲山北之塞,出入之迂也,聚室而謀曰:‘吾與汝畢力平險,指通豫南,達於漢陰,可乎?’雜然相許。其妻獻疑曰:‘以君之力,曾不能損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?且焉置土石?’雜曰:‘投諸渤海之尾,隱土之北。’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,叩石墾壤,簸畚運於渤海之尾。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,始齔,跳往助之。寒暑易節,始一反焉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:‘甚矣,汝之不惠,以殘年餘力,曾不能毀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’北山愚公長息曰:‘汝心之固,固不可徹,曾不若孀妻弱子!雖我之死,有子存焉;子又生孫,孫又生子;子又有子,子又有孫;子子孫孫,無窮匱也,而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?’河曲智叟亡以應。操蛇之神聞之,懼其不已也,告之於帝。帝感其誠,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,一厝朔東,一厝雍南。自此,冀之南,漢之陰,無隴斷焉。”
【例句】:
《毛澤東選集》卷三《愚公移山》:“中國古代有個寓言,叫做愚公移山。”
主謂 據《列子·湯問》載:北山愚公,年近九十。屋前太行、王屋二山阻礙出入,他決心把它們剷平。智叟認為是做不到的事,笑他愚蠢。愚公說:我死了有兒子,兒子死後有孫子。子子孫孫不絕,而山不會加高,為什麼會做不到呢? 因此每天挖山不止。天帝受到感動,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。後用愚公移山作為知難而進,有志竟成的典故。鄒韜奮《抗戰以來·淪陷區同胞的艱苦奮鬥》:“昔人稱‘~’等於神話,現在以‘人力移地’,竟成事實。”△褒義。常用於讚頌堅持不懈,懷有必勝信念的堅毅精神。→精衛填海 心堅石穿 鐵杵磨針 艱苦奮鬥 鐵杵成針 ↔望而卻步 畏葸不前
愚公移山字典分解
成語愚公移山的解釋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。
愚公的解釋 (1).“愚公移山”故事的主人公。亦常用以比喻作事有頑強毅力、不怕困難的人。 宋 辛棄疾 《玉樓春·用韻答傅岩叟葉仲洽趙國興》詞:“青山不解乘雲去,怕有 愚公
移山的解釋 移動山嶽。典出《列子·湯問》所載 北山 愚公 舉家移 太行 、 王屋 二山的寓言。後多以比喻不怕困難,堅持不懈乾到底的頑強決心或稱頌有志者事竟成的堅毅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