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氏一塊肉
指嫡親骨肉。德祐元年(1275年)10月,元兵分三路向南宋都城臨安(今浙江杭州市)進軍,次年三月元軍進入臨安。宋恭帝趙、全太后等被俘,押至大都(今北京市)。帝被元世祖忽必烈廢為瀛國公。丞相陳宜中、都統制張世傑、禮部侍郎陸秀夫等於德祐二年(1276年)五月在福州擁立益王趙昰為帝,改元景炎,企圖興復宋朝。元兵向福州進逼,陳宜中和張世傑等用海船載著趙昰向南撤退。幾經周折,於景炎二年(1277年)十二月撤至珠江口的井澳,因途中遇颶風,年僅十歲的趙昰驚懼成疾,於景炎三年(1278年)四月病死。張世傑與陸秀夫又擁立八歲的趙昺為帝,改元祥興,以廣東新會的厓山也叫厓門山(在廣東新會南)為據點,準備長期堅持抗元鬥爭。元朝獲悉後派兵於祥興二年(1279年)向厓山進攻。張世傑率軍迎戰,堅持到二月間,防線被元軍突破。陸秀夫眼看再難逃脫,先讓妻子投海自盡,然後背起九歲的趙昺一起投海身亡。許多宮人和官員也跟著投海,在海上浮出的屍休達十餘萬人。楊太後聽說趙昺死了,撫著胸口萬分悲痛地說:“我忍受著各種艱難困苦而不死,正是為趙氏存一塊肉,現在沒有指望了。”說罷,赴海而死。張世傑集合潰軍,退至南恩州(今廣東陽江)的海陵山(今海陵島),準備入廣南繼續戰鬥,遇颶風舟覆溺死,南宋至此滅亡。後人因稱僅存的子嗣為“一塊肉”。
【出典】:
《宋史》卷47《瀛國公本紀附衛王趙昺本紀》945、946頁:“大軍(元軍)至中軍(宋軍的核心地帶),會暮且風雨,昏霧四塞,咫尺不相辨。世傑乃與蘇劉義斷維(連結船的繩索),以十餘舟奪港而去,陸秀夫走衛王舟,王舟大,且諸舟環結,度不得出走,乃負昺投海中,後宮及諸臣多從死者,七日,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。楊太后聞昺死,撫膺大慟曰:‘我忍死艱關至此者,正為趙氏一塊肉爾,今無望矣!’遂赴海死,世傑葬之海濱,已而世傑亦自溺死。宋遂亡。”
【例句】:
元·張憲《厓山行》:“皇天不遺一塊肉,一瓣香焚海舟覆。”
趙氏一塊肉字典分解
趙氏的解釋 [Zhao state] 指趙國趙氏求救於 齊。——《戰國策·趙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