捧檄
《後漢書.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序》:“廬江毛義少節,家貧,以孝行稱。南陽人張奉慕其名,往候之,坐定而府檄(召書,委任狀)適至,以義守令(任命毛義為縣令)。義奉(同捧)檄而入,喜動顏色。奉心賤之。自恨來,固辭而去。及義母死,去官行服。……公車徵,遂不至。張奉嘆曰:‘賢者固不可測。往日之喜,乃為親屈也。斯蓋所謂“家貧親老,不擇官而仕”者也。’”
東漢毛義,以老母在堂,急須孝養,故小有遷升,捧檄而喜。張奉誤其庸俗,故不快而辭去。及至毛義母死,辭不赴任,奉始嘆服。後以“捧檄”、“奉檄色喜”用為作官得俸養親的典故。
(唐)駱賓王《渡瓜步派》詩:“捧檄辭幽徑,鳴根下貴洲。”(見《駱賓王集》卷三)
捧檄字典分解
捧檄的解釋 東漢 人 毛義 有孝名。 張奉 去拜訪他,剛好府檄至,要 毛義 去任守令, 毛義 拿到檄,表現出高興的樣子, 張奉 因此看不起他。後來 毛義 母死, 毛義 終於
捧的解釋 捧 pěng 兩手托著:捧心(用手捂住胸,喻拙劣的模仿)。捧日。捧讀(敬辭,讀別人的文章等)。捧腹大笑。 量詞,用手能捧的東西:一捧紅棗。 奉承或代人吹噓:捧場
檄的解釋 檄 xí 古代官府用以徵召或聲討的文書:“此臣之所謂傳檄而千里定者也”。檄文。羽檄。檄移(文體名,“檄文”與“移文”的合稱。檄文多用於聲討和征伐;移文多用於曉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