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國渠
《史記.河渠書》:“而韓聞秦之好興事,欲罷之,毋令東伐,乃使水工鄭國間說秦,令鑿𣲾水,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,並北山,東注洛,三百餘里,欲以溉田。中作而覺,秦欲殺鄭國。鄭國曰:‘始臣為間;然渠成,亦秦之利也。’秦以為然,卒使就渠。渠就,用注填閼之水,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,收皆畝一鍾。於是關中為沃野,無凶年,秦以富疆,卒並諸侯。因命曰鄭國渠。”
公元前二四六年,水利家鄭國受韓國之命,遊說秦國興修水利,以消耗其國力,企圖阻止或延緩其伐韓的戰爭。秦始皇採納了這項建議,徵發民工,由鄭國主持,開渠三百餘里,引涇注洛,灌田四萬餘頃。後秦發覺韓國的陰謀,欲處死鄭國。鄭說明此舉對秦是萬世之利,終得以完成。秦因此富強,為統一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。後遂用為詠鄭國鑿渠助秦霸業之典。
宋.陸游《劍南詩稿》卷三《南池》:“陂復豈惟民食足(見“壞陂復陂”出《漢書.翟方進傳》),渠成終助霸圖雄。”
鄭國渠字典分解
鄭國渠的解釋 古代 關中平原 的人工灌溉渠。 秦王 政 十年(公元前237年),採納 韓國 水工 鄭國 的建議開鑿。歷時十餘年始成。渠長三百多里,灌田四萬餘頃, 關中 成為
渠國語字典 渠 qú 水道,特指人工開的河道或水溝:渠道(亦指途徑,門路)。溝渠。 大:渠帥。渠魁(首領)。 方言,他:渠儂(他,他們)。渠輩。 車輞,古代車輪的外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