鴝鵒學語
《太平御覽》卷九二三引《幽明錄》(南朝宋.劉義慶撰):“晉司空桓豁在荊〔州〕,有參軍五月五日剪鸜鵒舌(按:剪字原在五月五日前,此據他書引文改正),教令學語,遂無所不名。顧參軍善彈琵琶,鸜鵒每立聽移時,又善能學人語聲。司空大會吏佐,令悉學四座語,無不絕似。有生齆鼻(鼻不通氣,齆,音wèng),語難學,學之不似,因納頭於瓮中以效焉,遂與齆者語聲不異。”
齆鵒,即八哥,也作“鴝鵒”,此鳥善學人言。後因用為模仿酷肖之典,或比喻模仿別人。
明.蕭良有《龍文鞭影》卷四:“齆鵒學語,鸚鵡誦經(見該條)。”
鴝鵒學語字典分解
鴝鵒的解釋 亦作“鸜鵒”。1.鳥名。俗稱八哥。《春秋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有鸜鵒來巢。” 楊伯峻 註:“鸜同鴝,音劬。鸜鵒即今之八哥, 中國 各地多有之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
學語的解釋 學習語言;學習說話。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遵道》:“文學結髮學語,服膺不捨。” 晉 陶潛 《和郭主簿》:“弱子戲我側,學語未成音。” 唐 杜甫 《戲作花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