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典故>> 雞鳴狗盜

雞鳴狗盜

《史記.孟嘗君列傳》載:戰國時,齊國孟嘗君好客,門下有食客數千人。他在秦國為相,不久想回齊國去。秦昭王不準,並想殺掉他。他的門客有能為狗盜者,“曰:‘臣能得狐白裘。’乃夜為狗,以入秦宮臧中,取所獻狐白裘至,以獻秦王幸姬。”秦王寵姬為孟嘗君說了好話,秦王答應放他回國,後又反悔派人追趕。孟嘗君此時已至關下,因未雞鳴而不得通行。“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,而雞齊鳴,遂發傳出。”

後因以“雞鳴狗盜”比喻品格上本無行狀,但有細微末技的市井之徒。

唐.胡曾《函谷關》詩:“朱門不養三千客,誰為雞鳴得放回?”

宋.文天祥《求客》詩:“雞鳴曾脫函關厄,還有當年此客不?”


並列 學公雞啼晨,裝狗行竊偷盜。①比喻有微不足道技能的人。語本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,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被秦昭王扣留,幸虧他的門客中有會裝狗的潛入秦宮偷出獻給秦昭王的白狐裘,又暗中轉送給秦王寵妃,才得以釋放;後來又靠另一門客裝雞啼騙開城門,逃回齊國。宋·王安石《讀孟嘗君傳》:“嗟乎! 孟嘗君特~之雄耳,豈足以言得士?”②比喻行為卑下低劣。高和《越軌訴訟》:“~之徒、行兇搶劫之事、賣淫濫賭之人,仍然不少,甚至越來越多。”△貶義。用於寫人的卑微技能或行為卑劣。→鼠竊狗偷 手零腳碎。也作“狗盜雞鳴”、“狗盜雞啼”。

雞鳴狗盜字典分解

成語雞鳴狗盜的解釋 鳴:叫;盜:偷東西。指微不足道的本領。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。

雞鳴的解釋 (1).雞叫。常指天明之前。《詩·鄭風·風雨》:“風雨淒淒,雞鳴喈喈。” 南朝 宋 鮑照 《行藥至城東橋》詩:“雞鳴關吏起,伐鼓早通晨。” 清 顧炎武 《

狗盜的解釋 偽裝成狗進行偷盜。後泛指竊賊。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……乃夜為狗,以入 秦 宮臧中,取所獻狐白裘至,以獻 秦王 幸姬。” 漢 王充 《論衡

不妨一看:雞酒之禮【歷史典故】

源見“炙雞漬酒”。指祭奠。晉 王嘉《拾遺記.魏》:“田疇,北平人也。劉虞為公孫瓚所害,疇追慕無已,往虞墓設雞酒之禮,慟哭之音動於林野。”

雞鳴狗盜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