蒸藜出妻
《孔子家語》卷九七十二弟子解:
“曾參南武城人,字子輿,少孔子四十六歲,志存孝道,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經。齊嘗聘欲以為卿而不就,曰:‘吾父母老,食人之祿,則憂人之事,故吾不忍遠親而為人役。’參後母遇之無恩,而供養不衰。及其妻以藜烝(通蒸)不熟,因出之(把妻休棄)。人曰:‘非七出(古時出妻去婦的七個條件:無子,淫佚,不事舅姑,口舌,盜竊,妒忌,惡疾。這是封建宗法制度下,夫權主義歧視迫害婦女的桎梏)也。’參曰:‘藜烝小物耳,吾欲使熟,而不用吾命,況大事乎!’遂出之。終身不娶妻。”
關於此事,可參見《太平御覽》卷四一二引《孔子家語》。
“蒸藜去婦”“以小過而行“大罰”旨在宣揚封建孝道,維護封建主義的夫權枷鎖。後因用為恪守封建孝道的典故,也可以比喻小題大作,以小過而行大罰。
《幼學瓊林》卷二“夫婦”:“殺妻求將,吳起何其忍心;蒸梨(應作藜)出妻,曾子善全孝道。”
蒸藜出妻字典分解
蒸藜的解釋 (1).煮野菜。 唐 王維 《積雨輞川莊作》詩:“積雨空林煙火遲,蒸藜炊黍餉東菑。”(2).古傳 孔子 弟子 曾參 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。見《孔子家語·七十二
出妻的解釋 (1).休棄妻子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出妻屏子,終身不養焉。”《荀子·解蔽》:“ 孟子 惡敗而出妻,可謂能自彊矣。” 楊倞 註:“ 孟子 惡其敗德而出其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