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鴻扈稽
《吳越春秋.闔閭內傳》:“闔閭既寶莫邪,復命於國中作金鉤,令曰:‘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。’吳作鉤者甚眾,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,殺其二子,以血釁金,遂成二鉤,獻於闔閭,詣宮門而求賞。王曰:‘為鉤者眾,而子獨求賞,何以異於眾夫子之鉤乎?’作鉤者曰:‘吾之作鉤也,貪而殺二子,釁成二鉤。’王乃舉眾鉤以示之:‘何者是也?’王鉤甚多,形體相類,不知其所在。於是鉤師向鉤而呼二子之名:‘吳鴻、扈稽,我在於此,王不知汝之神也。’聲絕於口,兩鉤俱飛著父之胸。吳王大驚,曰:‘嗟乎!寡人誠負於子。’乃賞百金,遂服而不離身。”
春秋時,吳王闔閭行重賞以求國中冶者作金鉤,有一人貪百金而殺二子,釁成二鉤獻給吳王。吳鴻、扈稽本是作鉤者二子名,後因以為吳鉤、吳刀代稱之典。金鉤,即唐詩所謂吳鉤。
唐.李白《結客少年場行》詩:“少年學劍術,凌轢白猿公。珠袍曳錦帶,匕首插吳鴻。”
吳鴻扈稽字典分解
吳鴻的解釋 春秋 時 吳 人。其父殺之,以其血塗金,鑄成鉤,進獻 吳 王。故亦以為鉤名。鉤,形似劍而曲。後泛指寶劍或利器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闔閭內傳》:“﹝ 闔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