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慚小好大慚大好
唐.韓愈《昌黎先生集.與馮宿論文書》(卷一七):“仆為文久,每自測意中以為好,則人必以為惡矣。小稱意,人亦小怪之;大稱意,即人必大怪之也。時時應事作俗下文字,下筆令人慚,及示人,則人以為好矣。小慚者,亦蒙謂之小好;大慚者,即必以為大好矣。”
原為指斥當時的文風不正,社會評論與作者自我估價大相逕庭,後因用以借喻世道錯亂反常,不合情理。
清.蒲松齡《聊齋志異.羅剎海市》:“嗜痴之癖,舉世一轍,小慚小好,大慚大好。”
唐.韓愈《昌黎先生集.與馮宿論文書》(卷一七):“仆為文久,每自測意中以為好,則人必以為惡矣。小稱意,人亦小怪之;大稱意,即人必大怪之也。時時應事作俗下文字,下筆令人慚,及示人,則人以為好矣。小慚者,亦蒙謂之小好;大慚者,即必以為大好矣。”
原為指斥當時的文風不正,社會評論與作者自我估價大相逕庭,後因用以借喻世道錯亂反常,不合情理。
清.蒲松齡《聊齋志異.羅剎海市》:“嗜痴之癖,舉世一轍,小慚小好,大慚大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