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典故>> 逋逃之藪

逋逃之藪

逋逃:逃亡者或流亡者。藪:人、物集中的地方。逃亡者的藏身之所。語本《尚書武成》“(紂王)為天下逋逃主,萃淵藪”。孔穎達疏:“萃、淵、藪三者各為物室,言紂與亡人為主,亡人歸之若蟲之窟聚,魚歸淵府,獸集藪澤,言紂為大奸也。”《北史.李安世傳》:“廣平人李波,宗族強盛,殘掠不已,前刺史薛道𢶏(piǎo),親往討之,大為波敗,遂為逋逃之藪,公私成患。”《晚清文學叢鈔(傳奇雜劇卷).洪楝園〈後南柯.宮議〉》:“那南柯一郡,唐時受淳於公之治,今為異族憑陵。發祥之地為逋逃之藪。”也作 ① 【逋逃幽藪】。《太平御覽》卷四十五引《土地十三州志》:“黑山險為逋逃幽藪。”

逋逃之藪字典分解

成語逋逃之藪的解釋 逋逃:逃亡者;藪:人或物集中的地方。一般指某處成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。

逋逃的解釋 (1) [flee;abscond]∶逃亡;逃竄千計逋逃(2) [runaway]∶逃亡的罪人;流亡的人

多看看:逋租城【歷史地名】

在今四川康定縣北。《舊唐書·吐蕃傳》:“雅州經略使路惟明與三部落主趙日進等率兵三千進攻逋租、偏松等城。” 約在今四川省康定縣一帶。唐貞元十七年(801年),雅州經略使路惟明趨吐蕃逋租、偏松等城,即此。

逋逃之藪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