懸釜
《戰國策.趙策一》:“三月不能拔,因舒軍而圍之,決晉水而灌之。圍晉陽三年,城中巢居而處,懸釜而炊。”
公元前四七二年,知伯(即知瑤)和趙襄子、韓康子、魏桓子盡分范氏、中行氏故地。晉出公欲伐四卿,四卿聯合攻出公,出公在逃往齊國的路上死去。知伯遂立晉懿公,大權在握,日益驕橫。他向韓、魏兩家索取領地,韓、魏兩國都答應給了。知伯向趙襄子索地,遭到拒絕。於是知伯與韓、魏聯合三家攻趙。趙襄子懼怕,乃退保晉陽。“懸釜而炊”就是晉陽被圍困時,城被水淹,城中軍民生活困苦的狀況。後因以“懸釜”比喻水患嚴重。
清.趙執信《詛雨師》詩:“我棲茅屋傍山椒,未免移床復懸釜。”
懸釜字典分解
懸釜的解釋 謂架著鍋燒飯。多形容野處的艱苦生活。《韓非子·十過》:“城中巢居而處,懸釜而炊,財食將盡,士大夫羸病。” 明 唐順之 《與王堯衢書》:“古人有言,人各有能有不
懸的解釋 懸 (懸) xuán 掛,吊在空中:懸垂。懸吊。懸梯。懸河。懸心。懸念(a.掛念;b.文藝作品對故事情節發展和人物今後命運的伏筆)。懸樑刺股。 沒有著落,沒有結
釜的解釋 釜 fǔ 古代的一種鍋:釜底抽薪。破釜沉舟。 中國春秋戰國時量器名,亦是容量單位,標準不一。 筆畫數:10; 部首:金; 筆順編號:34341124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