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知恨晚
指竇嬰和灌夫相互了解成為知心朋友,深感太遲!後以此典比喻結交朋友感情很好,深感相識太遲。西漢時,竇嬰、灌夫都是有功之臣。漢景帝三年(前154年),吳、楚等七國叛亂時,竇嬰任大將軍,平定七國動亂後,竇嬰被封為魏其侯。灌夫的父親和吳軍作戰而死,灌夫立即披甲持戟,衝進吳軍拚命大戰,斬殺數十人而回,名聞天下。又在破吳軍時立了大功。後來,竇嬰、灌夫兩人都失勢,竇嬰稱病告退在家,灌夫也退居長安(今陝西西安市西北),兩人互相往來。以前許多達官貴人和賓客都逐漸疏遠他們,魏其侯竇嬰想依靠灌夫去譴責、排斥那些生平仰慕自己而後來拋棄自己的人,灌夫也依靠魏其侯去交結列侯和皇族以提高自己名望。兩人互相援引,互相依靠,他們來往親密像父子一樣,彼此投合,非常高興,親密無間,只恨互相了解太晚! 此典又作“恨相知晚”、“恨相見晚”、“相得恨晚”、“相見恨晚”。
【出典】:
《史記》卷107《魏其武安侯列傳》2847頁:“及魏其侯(竇嬰)失勢,亦欲倚(yǐ椅,依靠)灌夫引繩批根(合作排斥異己)生平慕之後棄之者。灌夫亦倚魏其而通(交往)列侯宗室為名高。兩人相為引重(互相援引、倚重),其游(交遊)如父子然。相得(情投意合)歡甚,無厭(不知滿足),恨相知晚也。”
【例句】:
漢·班固《漢書·竇田灌韓傳·灌夫》:“夫亦得嬰通列侯宗室為名高。兩人相為引重,其游如父子然,相得歡甚,無厭,恨相知之晚。” 南朝宋·范曄《後漢書·第五鍾離宋寒傳·第五倫》:“倫始以營長詣郡尹鮮于褒,褒見而異之,署為吏。後褒坐事左轉高唐令,臨去,握倫臂訣曰:‘恨相知晚。’” 宋·文天祥《與山人黎端吉序》:“與痴兒說夢,終日悶悶,使人慾索枕僵臥。明者了了,不逾頃刻能解人數百年中事,恨相見晚矣。”
述補 指相交太晚為憾事。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(竇嬰、灌夫)兩人相為引重,共游如父子然。相得歡甚,無厭,恨相知晚也。”△多用於指新結交的朋友很知心,情投意合。
相知恨晚字典分解
成語相知恨晚的解釋 相知:相互了解。認識太晚了。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。
相知的解釋 (1) [be well acquainted with each other]∶互相了解,知心(2) [bosom friend;great friend]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