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之不文行之不遠

歷史字典解釋

語言沒有文采,就不能流傳久遠。 意謂為文須講求語言藝術。語出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。晉為伯,,非文辭不為功。慎辭哉!”後多引作〔言之不文,行之不遠〕、〔言之無文,行之不遠〕。唐.知幾《史通.言語》:“蓋樞機之發,榮辱之主。言之不文,行之不遠。則知飾辭專對,古之所重也。”宋.周敦頤《通書.文辭》:“文辭,藝也;道德,實也。篤其實而藝者書之,美則愛,愛則傳焉,賢者得以學而至之,是為教。故曰:‘言之無文,行之不遠。’”清.章學誠《文史通義.言公中》:“言之不文,行之不遠,辭之不可以已也。”胡適《文學改良芻議》:“今人徒知‘言之無文,行之不遠’,而不知言之無物,又何用文為乎?”

歷史典故推薦:黏皮帶骨

比喻拖沓,不灑脫。宋 黃庭堅《鍾離跋尾》:“此來更自知所作韻俗,下筆不瀏離,如禪家黏皮帶骨語。”明 李東陽《麓堂詩話》:“唐人不言詩法,詩法多出宋,而宋人於詩無所得。所謂法者,不過一字一句,對偶雕琢之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言之不文行之不遠歷史

相關歷史

言之不文行之不遠_言之不文行之不遠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