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典故>> 高冠博帶

高冠博帶

戴著高大的帽子,繫著寬闊的衣帶。形容儒生的裝束,或指穿著禮服。《墨子.公孟》:“昔者齊桓公,高冠博帶,金劍木盾,以治其國。”亦作“蛾冠博帶”。元.關漢卿《謝天香》一折:“恰才耆卿說道好覷謝氏,必定是峨冠博帶一個名士大夫,你與老夫說咱。”《三國演義》三七回:“忽人報:‘門外有一先生,峨冠博帶,道貌非常,特來相探。’”魯迅《二心集.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》:“他們抱著一種幻想,以為只要將滿洲人趕出去,便一切都恢復了‘漢官威儀’,人們都穿大袖的衣服,峨冠博帶,大步地在街上走。”


並列 戴著高大的帽子和繫著寬闊的衣帶。原指儒生的裝束,現用於比喻穿著禮服。語出《墨子·公孟》:“昔者齊桓公,高冠博帶,金劍木盾,以治其國。”[例]在舞台上,他無論扮演~的官人,或市井小人,都形象逼真,唯妙唯肖。△用於描寫穿戴裝束。也作“峨冠博帶”、“博帶峨冠”、“巍冠博帶”。

高冠博帶字典分解

成語高冠博帶的解釋 冠:帽子;博:大;帶:衣帶。戴著高大的帽子,繫著寬闊的衣帶。形容儒生的裝束。也比喻穿著禮服。

博帶的解釋 (1).寬大的衣帶。用於禮服。《管子·五輔》:“博帶梨,大袂列,文綉染,刻鏤削。”《漢書·雋不疑傳》:“﹝ 不疑 ﹞冠進賢冠,帶櫑具劍佩環玦,褒衣博帶,盛服至門

看一看:高梘【歷史地名】

即今湖北崇陽縣南高梘鄉。1938年12月,國民黨崇陽縣長郎維漢收買叛徒,裡應外合,搞垮了駐高梘的抗日大隊,許多幹部被殺害。 集鎮名。在浙江省三門縣城西南、上山南麓。高梘鄉人民政府駐地。人口 3100。 傳高姓居梘水(今名三井坑)旁得名。產毛竹、茶葉。有橡膠、塑膠、五金、交通設備等廠。甬台溫高速公路經此,杭溫公路與甬臨公路交會於此,為三門縣重要交通要地。村東有東晉始建之多寶講寺。

高冠博帶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