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辨菽麥

不辨菽麥怎么寫好看

不辨菽麥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菽(shū),豆類的總稱。不辨菽麥,比喻愚昧無知,缺乏起碼的常識。公元前573年,晉國大臣欒書、中行偃以晉厲公暴虐無道,發動政變,殺死晉厲公。為了擁立新君,他們派荀瑩、士魴到洛陽將晉襄公少子桓叔的子周子迎回為君,是為晉悼公。按照傳統立嗣方式,應該由周子的哥哥即位為君,但是他非常愚昧,連豆麥這些農作物都不認識,因此大臣們沒有立他。

【出典】:

《左傳·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無慧,不能辨菽麥,故不可立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晉·葛洪《抱朴子·塞難》:“吾每見俗儒碌碌……而了不別菽麥者也。” 明·楊荃《感懷十二首》之一:“士不遇患難,智慮何由全?……苟不辨菽麥,何足攬大權?”


述賓 菽,豆類總稱。分不清豆子和麥子。形容愚昧無知,或缺乏實際知識。語本《左傳·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無慧,不能辨菽麥。”劉復《復王敬軒書》:“林先生於‘詩’‘戲’兩項,尚未辨明,其知識實比‘不辨菽麥’高不了許多。”△貶義。多用於脫離實際無知方面。→愚昧無知 ↔博學多才。也作“不辨菽粟”、“不辯菽麥”、“未辨菽麥”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。 用在動詞、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,構成形容詞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謙)。不刊(無須修改,不可磨滅)。不學無術。不速之客。 單用
  • 菽麥的解釋 .豆與麥。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:“黍稷重穋,禾麻菽麥。”《禮記·內則》:“饘酏酒醴,芼羹菽麥。” 清 黃燮清 《十一月朔大雪》詩:“松柏無完枝,菽麥斷萌櫱。”.比喻極易識別的事物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八年》

歷史典故推薦:平步公卿

唐·白居易《潯陽歲晚寄元八郎中》:“虛懷事僚友,平步取公卿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不辨菽麥歷史

相關歷史

不辨菽麥_不辨菽麥介紹_歷史典故